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襄汾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宣传文化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文化强县战略部署,以塑造和展示山西文化璀璨、人才辈出的人文形象为目标,认真制定重点文艺作品创作规划,推荐审核、选题立项,作品扶持,及过程追踪环环相扣,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襄汾县创作电视动画片《大能人解士美》和广播剧《一双土布鞋》分别获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临汾市获奖7件,其中襄汾县2件。并获临汾市第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文艺作品创作特别奖。这是襄汾宣传文化战线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丰硕成果,反映出襄汾文艺创作实力,成为宣传襄汾、推介襄汾、最为生动的广播作品、宣传片。
一、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组织引导,努力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忠实实践者。党的十八大以来,襄汾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大力弘扬丁陶优秀历史文化,文艺创作持续繁荣,出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主旋律作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叫好又叫座,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为塑造襄汾美好形象,提高襄汾文化影响力,作出了努力。
组织引导是文艺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襄汾县认真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按照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要求,立足襄汾五千年文明发展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总结经验、巩固成果,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推动文艺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从一座高峰迈向另一座高峰。县委宣传部印发《襄汾县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办法》,对重点舞台艺术作品、电影、电视剧、电视专题片、纪录片、动画电影(电视片)、多媒体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创作进行创作扶持和生产扶持。从县领导到宣传部领导,从宣传文化部门负责同志到基层文艺单位负责同志,更加重视文艺创作,亲自抓文艺创作,全县形成了重视文艺创作、争先恐后抓艺术创作的浓厚氛围,评比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局面初步形成,文艺创作上认识的高度、工作的热度、基础的厚度有了新的提升。
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从社会生活的丰富土壤中汲取营养,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才能实现艺术的创造与进步。襄汾县在广播剧近年来的创作年表上,既有《一双土布鞋》这类弘扬主旋律的“有筋骨”作品,也有《大能人解士美》这类传播正能量的“有道德”作品,还有《咱妈的生日》这类梦想照亮现实的“有温度”作品。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作品,都是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情怀观照现实生活,都始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憧憬、给人以理想,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的“根”和“魂”,都是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放歌,为党的事业服务。
二、精心制作、精细传播、精准发力,深挖传统,生产更多、更新、更有特色的原创、首发、独家作品,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剧、动漫事业的创新者。
突出文艺精品创作走出去、走下去、走进去。进一步转变观念,有效整合多元平台,提升传播影响力。传统媒体的短板不仅在技术,也在平台和渠道。因此,需要该县借力发展,在做精内容的同时,与现有成熟的、用户量大的社交网络、客户端等平台合作,形成“一个内容、多点落地”的集群裂变式传播效果。该县坚持市场运作“三结合”,即“强势媒体作舆论宣传,整合资源作经济后盾,专业团体作制作实体”,努力创新艺术的类型和样式,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通俗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推动艺术创新。26集电视动漫剧《大能人解士美》由襄汾广播电视台与山西迪迈创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生产,该县选取了具有“襄汾阿凡提”之称的民间智慧人物的传奇故事,利用动漫形式,聘请多路专家对解士美性格、思想及其历史地域环境、外形、服饰、语言、道具以及特定情况下的对白、细节,片头片尾曲等多次“会诊”,以襄汾民间文学“解士美的故事”和“七十二呆”为素材进行改编,通过讲述乾隆年间襄汾古城镇京安村解士美与地主恶霸斗智斗勇的故事,宣扬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出一部不可多得的具有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脍炙人口的动漫历史故事剧,成为精品力作。
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化自觉,坚持人民中心,努力做两个效益有机统一的推动者。创新理念。襄汾县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影视剧、广播剧创作中,始终把正确导向作为评价一切内容产品的基本前提,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评价一切内容产品的最高标准,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群众评价、专业评价、市场检验的统一,凝心聚力,成风化人。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发行量、唯点击率,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在每部作品主创人员的选择上,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立人格、讲品位、重艺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全年累计送戏下乡515场、电影20880场、图书57331册,先后获得“全省文化建设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创新结构。从与时代任务相呼应产生的典型中入手,与全县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需求紧密相连,推出推动时代前行的干群典型事迹。该县还重点瞄准上级媒体,写好大专题、大通讯、大报道,下大力气打磨提升、精益求精。在2015年度山西广播影视奖广播电视节目奖评选中数量上了新台阶,获7件大奖;全年在临汾电视台刊发数量有新提高;市台全年发稿200余篇,名列第二;在《临汾日报》等市级媒体发表数量有新增长。
创新办法。襄汾县坚持四个“千万经”,即“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想尽千方百计奔一流”加大典型人物的宣传。该县广电文艺人带头践行“三贴近”、深化“走转改”,激发全体采编人员深入基层采访调研,锻炼过人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改革发展一线捕捉鲜活典型,从日常生产生活中汲取不竭养分,把中央精神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把小故事与大格局融为一体,不断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优秀作品。第17个记者节之际,襄汾县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电视动画片《大能人解士美》和广播剧《一双土布鞋》在全市宣传工作会上再受到关注。
获得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是新起点,更是新目标的启航。这是一份责任,更是一份期待和担当。襄汾县将以此化为新的动力,用长征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以后文艺创作的工作中,为不断塑造襄汾美好形象,实现襄汾振兴崛起当好文艺先锋和排头兵,讲好襄汾故事,传播襄汾声音,展示襄汾形象,努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转化区、为全市文艺创作再做新贡献,再立新功。 (张生祥 王利平)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