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快看,飞起来了,飞起来了……”5月12日上午,在襄汾县赵康镇牛席村的麦田上空,4架无人机正在进行农药喷洒防治病虫害作业,田边围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
这一幕发生在该县农委组织召开的小麦穗期病虫害统防统治现场会上。
当前,正是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小麦穗蚜、白粉病等病虫害也进入高发期。
“今年小麦病虫害比去年严重,在运城、侯马等周边城市又发现了消失26年的小麦条锈病,这种病会造成小麦植株死亡,大面积减产。抓住这个时期避免小麦减产,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统防统治,可以避免小麦减产20%”,襄汾县农委植保站站长王全亮介绍道。
开展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该县一方面组织召开现场会邀请专家进行技术讲解;一方面组织无人机作业,增加科技含量,提升农业效率。现场,农业专家向村民讲解农药的配比和使用,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进行专业指导。
技术指导结束,无人机登场。随着一阵嗡嗡声,4台无人机先后升空。起飞、悬停、喷药……无人机轮番展示“绝活”,操作人员在田埂旁手持遥控器操作,机翼下方,白色的喷雾均匀地洒向麦苗,短短几分钟,几亩地就已经喷完,而且喷洒得十分均匀。
“平常打药要一晌儿,现在才用了不到10分钟”,牛席村的崔润林种了6亩麦子,见识了无人机的“威力”后,发出了啧啧赞叹。
“无人机的飞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飞得低。飞得高了,农药只能喷洒在农作物表面,杀灭不了农作物根部的病虫害。只有低飞,螺旋桨产生的风力才能吹开顶部叶片,使药水喷到作物根部,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二是风太大时不能飞。无人机机身较轻,自重与药重不过50斤,风大了容易跌落造成损失”,临汾市零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派出两台无人机参加现场会,该公司的操作员这样介绍。
除此以外,该县农机局、襄陵镇农丰农作物病虫草害专业合作社各派出一台无人机进行演示。无人机作业不但可以减少农药使用量,也有效降低了面源污染,而且省工增效,一小时可以喷洒50亩地。
农业植保无人机在丁陶大地起飞,原来人们眼中新鲜的高科技产品一下子变得“接地气”,在农业领域彰显科技范,发挥大作用,成为田野上独特的风景。(沈宗珍)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