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丰盈村:家庭农场 现代农业新气象

2017-09-05 08:52: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处暑刚过,空气中已有了丝丝凉意。襄汾县襄陵设施蔬菜园区内,正在忙碌的种植大户徐晓阳满面笑容地夸起他的“科技装备”:“你看,我这大棚里温度计、新式卷帘机、保温被样样俱全,省工又省力。”

  机具大棚、储粮仓库依次排开,小麦收割机整齐划一,还有玉米精密施肥播种机、穴播机、旋耕施肥播种机、深松整地机、凿形深松犁、秸秆还田机、玉米联合收割机……襄汾县赵康镇丰盈村王春生的家庭农场,俨然就是一座现代化企业。“今年收入比去年翻一番不成问题。”王春生望着眼前的丰收景象,高兴地说。

  自2012年以来,连续5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出了重大部署,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职业农民培养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导力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家庭农场”,鼓励农民通过集体签订土地承包协议、或同农民自愿签订土地出租协议等方式流转土地,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相比普通农户,家庭农场的规模效益十分明显,与传统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不同,多数家庭农场都拥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和管理水平,农场主们也具备较强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市场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这些新生事物,在襄汾这块土地上,孕育、生根、发芽,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成为时代前行的“风向标”。

  西贾乡西彭村,新型职业农民翟战备是襄汾第一个被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的新型职业农民。从2013年开始,翟战备开始经营起家庭农场,到2015年承包流转的土地已达1047.8亩。从联合收割机到无人机,老翟的现代农耕“家伙什”一应俱全,经济效益也一年比一年好,2016年,老翟的家庭农场被评为“山西省农业机械示范家庭农场”。

  邓庄镇席村,赵碾奎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建设的1000亩万喜乐枣园内,头一年挂果盈利,就赢得一个头彩,年利润近200万元。

  赵康镇大赵村,毛海琴经营绿化苗木270亩,鸡心果300亩,年收入25万元。

  汾城镇峪口村,江丽霞承包土地168亩,栽植核桃等苗木,年收入25万元。

  宜粮则粮,宜树则树,宜菜则菜,宜药则药,突出特色,规模连片,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使农业种植专业化、集约化程度日益增高,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五年来,襄汾着力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主体,全县认定28家家庭农场,流转土地5087.46亩,涉及162户农民,主要产品有小麦、玉米、苹果、鸡、羊、鱼等。认定职业农民35人,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这些新型农业组织纷纷使出“十八般武艺”,延伸着自身的产品链条、服务链条、市场链条,实现着农业生产各类要素的有效结合。

  穿梭来往运输瓜果菜的大型车辆拉走的是好年景,送来的是来年更多的希望。聚集财政资金,聚集科技力量,积极适应农业由总量不足向结构性矛盾转变的阶段性特征,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形成种加养、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体系,产生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家庭农场、职业农民,已然成为襄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生力军”。(陈晓璐)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