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的雨水大,玉米水分高,如果不赶紧烘干了,怕是要霉变!”11月23日,在襄汾县邓庄镇涧沟村粮场,粮农梁黎杰正眉头紧锁,焦急地等着卸粮称重。
梁黎杰是襄汾县新城镇赵曲村村民,今年承包种植200亩玉米,收获了10万公斤的玉米。玉米收获后,存储是摆在梁黎杰眼前的大难题,如果没有大型粮食企业收购,他的玉米怕要坏在家里。当天一大早,梁黎杰就开着三轮车拉着玉米来到粮场。这里的粮场配备有最新的天然气粮食烘干设备,可以将收购好的粮食经过烘干后入库,然后通过铁路直接运输到四川等地。
等候卸粮的过程中,梁黎杰和记者拉起了家常,他说:“今年每公斤玉米的收购价格1.66元,再加上每亩地不少于200元的种粮补贴,减去每亩地投入的600元费用,我今年纯收入5万多元。”说起粮食梁黎杰头头是道,他还是村里的收粮大户,除了出售自己的粮食外,他还帮着乡亲们出售余粮,中间可以挣一笔差价,是当地的粮食经纪人。
在收到粮食款后,梁黎杰来到粮场办公室打听粮场还需不需要粮食。粮场负责人孟仙平对梁黎杰说:“回去准备吧,只要你能收下,我们粮场就要,价格随行就市,你看怎么样!”听到这个消息后,梁黎杰驾驶着农用三轮车,满心欢喜地离开了粮场。
“今年的玉米水分多,如果没有专业的烘干技术,玉米会霉变,所以粮农们都着急把粮食卖出去,我们首批投入400万元,然后用贷款继续盘活市场,扩大收购,可我们的资金有限,没法敞开收购,只能试着去贷款。”孟仙平说,这中间多亏了襄汾县商务粮食局的“穿针引线”,经过银行、县商务粮食局的协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银行就给他们提供了一千多万元的贷款,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襄汾县万都村镇银行工作人员闫晶告诉记者:“根据协议,孟仙平需要先将自己筹备的400万元投入到玉米收购和仓库存储中,然后等这批粮食售出后,我们的第一期贷款400万元就会到位,她可以用这400万元继续开展粮食收购业务,不必因为资金不足而束手无策。随后的贷款也会用这样的方式陆续到位。”
“现在的玉米市场已经彻底放开,全靠市场调解,价格也好,渠道也好,全随市场波动走向。我们作为襄汾县商务粮食系统,主要要让粮食流通起来,做好秋收的产后工作,让粮农的粮食卖得出去,粮食企业能够收到合格的粮食。”襄汾县商务粮食局负责粮食调控储备的负责人杨清水向记者介绍说,因为粮食企业的贷款额度达一千余万元,所以县商务粮食局就作为第三方,承担起了为企业担保、帮助银行把关的责任,监督企业,负责粮食安全、质量等环节的检查工作,服务粮食流通和秋粮收购。
“这下我们就能敞开收购玉米了,既不用再为资金发愁,粮农们的电话我也敢接听了,要不然这几天一直不知道该怎么给大家说。”孟仙平说,有了这笔贷款,企业一下子就活了,粮农们也不用担心粮食卖不出去。
记者 范韶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