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种植基地鸟瞰图
临汾新闻网讯 “甜,特别甜,就是关村冬枣;脆,特别脆,就是关村冬枣;做有故事的人,种有故事的枣。”这几天,一条关于“关村冬枣”的微视频,热爆微信圈。
近日,笔者走进了襄汾县古城镇关村的大棚冬枣基地,只见颗颗晶莹剔透,由绿渐黄泛红的冬枣挂满枝头,村民们正在采摘丰收的果实。基地入口处东侧分拣包装厂房内,几位妇女正在对新采摘的冬枣进行分拣包装发运。“现在我们每天能采摘三四百斤,每天接单量就在100多单,还有一百多单供不上。”正在核对订单合作社成员谢欢欢说在嘴上,乐在脸上。
种植户对冬枣进行筛选
做有故事的人,种有故事的枣。一颗冬枣不仅让关村走上了消费者的餐桌,甜在关村百姓的心里,也融入了关村党支部探寻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浓浓初心。
关村位于襄汾县古城镇姑射山下,近年来,该村坚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荣获全国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山西省绿色村庄,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等荣誉。不仅要让关村美起来、绿起来、环境好起来,更要让关村富起来,该村两委一班人时刻不忘寻求一条符合关村实际,具有关村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从2014年的冬天到2015年,关村党支部、村委会多批次组织两委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在山东、陕西,看产业、找出路、学经验,在考察的众多产业后,他们最终选择发展大棚冬枣。采取“支部引领+公司运作+党员带头+合作社经营”的发展模式,投资605万元,流转土地150亩,建设冬枣大棚30座。通过“发包租赁”形式,盘活村集体资源,实现“资源变资产”,吸收部分外出年轻劳动力,培训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每个大棚盈利后除去相关费用,合作社与农户五五分成,让利于群众。预计今年每亩收入4万元,可增收600万元,人均增收2700元。”关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刚介绍说。
“你摘枣,我收集”收货季节,农户乐开颜
好的冬枣关键要有好的品质,科学管理是前提。“从去年的12月份大棚开始升温之前,我们就一直注重用有机肥,避免用化肥,选用羊、牛粪等农家肥作为冬枣的底肥;生长中期,我们严格管理,三月份盛花期结果后,采用牛奶、葡萄糖酸钠灌果根和叶面喷洒等方式,让果树吸收养分;4月份到5月份时,给棚里面增加夜间补光灯,通过人工仿照七彩光芒,来进一步增进冬枣的口感。”庆丰合作社技术员王晓峰说。“产量和品质同步,控制冬枣树的高度、枝叶和挂果数量,刚开始不理解,现在,知道为什么了”正在大棚采摘的种植户说出了心里话。
好的冬枣,还要卖出好的价格,“互联网+”思维,打开冬枣销售的大门。关村通过成立微信销售团队,与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合作,在供给端创新物流运输模式,与顺丰等快递公司合作发往全国各地。如今,皮薄肉厚脆甜多汁的关村冬枣一上市就成为一二线城市白领阶层“新宠”。三斤装网上售价210元。看着一箱箱冬枣通过快递发往全国各地,看着自己手机银行的钱数蹭蹭上涨,枣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农户正在采摘冬枣
“未来,我们还计划在这周边扩展到一千个大棚,现在的枣农干上三年就是技术员,自己就能独当一面,一个人管十个棚,一个人再带领十几家,带动全体村民兴业、创业、致富,一步步把群众引领到发家致富的小康之路。”谈及未来,关村庆丰合作社社长郑顺生说。(焦玉龙 王筱)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