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这边的果树都套上纸袋了,咱们开始给那边果树套袋吧。”这几天,襄汾县景毛乡申村李连香正在忙着做苹果丰收的最繁杂一道工序,在膜袋基础上再套一层纸袋。李连香高兴地说,“这些纸袋都是联合社统一购置,什么时候套袋,什么时候摘袋,都有合作社老师提前告知你,省了很多心。”
李连香口中的联合社是成立于去年11月份的襄汾县农哈哈种植专业合作社。半年多的运营,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一体化的生产管理,精准化的服务运营,让社员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和体会“握指成拳”合作化带来的好处。
襄汾县是全省确定的“晋南丘陵区优质苹果生产板块”基地县之一。生态条件良好,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是红富士苹果种植的适生区。经过多年的发展,种植面积稳定保持在10万亩左右,但种植分散、品牌竞争力不强、市场“话语权”不足等问题,直接带来的是苹果产业增收致富带动力越来越弱。
“去年有一个客商问我苹果怎么卖,听说我们苹果卖2元一斤,人家说你们苹果太便宜了,肯定果品分装不太好,不要了。”联合社理事贾建国说起来也是一肚子委屈。“此前我们几家合作社也经常交流探讨,感觉各自单干发展艰难,因此,决定联合起来,‘取长补短’求突破。”该联合社法人代表王随寅说。市场的倒逼,顺势而为,应时而动,由襄汾县晋丰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县新供合鄂红果业专业合作社、县众诚种植专业合作社等6家分社组成的联合社应运而生,辐射该县四大苹果主产区,社员有824户。
打造襄汾区域苹果品牌成了大家的共识,全县统一使用“襄汾红苹果”地方品牌,统一组织进行产品包装,每个合作社的包装体现自己的商标、无公害标识及无公害认证编号。县农委、水利等部门做好综合服务,给予政策倾斜,全力提供果品贮藏保鲜、产品展示、电商物流、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生产资金、指导管理,保证联合社的规范运营。
小生产连接大市场,生产管理首先要跟上。农哈哈联合社统一提供农资、统一集体培训、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标准化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销售六个统一“保姆式”服务让社员们有了切身体会。“我们合作社都有自己的群,什么季节打什么药、施什么肥,群里都有专门的技术师指导我们。”说起联合社“保姆式”服务,种了2亩苹果地的常俊莉马上打开了话匣子,“每次遇到大风、霜降等恶劣天气,都有老师提前告知应对方法,而且每个种植关键期到来之前,社里都组织老师下来指导,给我这上班族可是省了不少心。”
“保姆式”服务在统一的基础上,更有私人定制。把技术培训办到了果园,办到了农户身边,开展病虫害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冻害前后的果树管护系列讲座,一对一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联合社组织李振刚、刘成青、梁拴荣等组成了技术专家团队。“老师,你看我这苹果树是不是生病了呢?”“只是有点瓤了,没病。”“这边这些是得了腐败病,得轻轻刮一刮皮再抹一层药,一年两回,坚持三年。”听李振刚这么一指导,王海容笑着说,“咱联合社就是好,管理、追肥、指导一条龙服务,特别贴心。前段时间,李振刚老师还就寒潮来临前的预防措施和寒潮之后的补救措施给我们进行了指导,对苹果结果率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内外兼修,念好“苹果经”,标准化生产管理是核心。服务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我们每个分社挑选10个示范户,建设果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以点带面,全县推广果树标准化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打造襄汾区域品牌,全面提升襄汾果业生产档次,让我们果农的钱袋子鼓起来。”王随寅说。农哈哈联合社通过指导社员疏果、套袋等方法提高果品外观。“我们先要求社员给苹果套一层薄膜,这样农药就打不进去;套够100天后卸袋,这时候苹果是白色的,加之那个时候温差较大,苹果容易上色,结出的苹果就粉红粉红的,果面也比较光滑。”李振刚介绍说道。不仅要有颜值,还要靠内涵说话。“已经有3个分社完成无公害认证,剩下3个今年要全部完成。”王随寅一边笃定地说着,一边现场演示起来。“你把这个防伪码发短信至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所有联合社果品都可以进行追溯,了解苹果的一生。为了保证合作社苹果的安全绿色,严格按照《襄汾县无公害苹果生产技术规程》管理果园,每年农药减少量20%,化肥减少量15%,从打药次数8至10次减少到5至6次,每亩农药花费从300至400元减少到100元,最少可以降到每亩用药50元,不仅为农民降低了成本,还大大提高了果品质量。“现在社里施行生草制,不仅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还可以起到调节地温、保墒的作用。”贾建国说,合作社从无公害苹果生产园地选择与规划、栽植、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花果管理和果实采收等80个方面进行严格要求。社员文勇跃说,咱社里苹果绝对安全,我平时都是摘下来在身上擦擦就吃了。
果甜甜,农哈哈。待到今年秋收时,欢声笑语挂满枝头。相信,襄汾果农的日子就像那红彤彤的苹果一样红红火火。(焦玉龙 王璐)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