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隰州大地涌动

2015-07-02 11:22:5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乔如意(中穿绿衣者)在隰县关工委主任解绍亮(右一)的帮助下找到了新妈妈王龄(右二),王龄和小如意签订了资助协议书。资料图

    临汾新闻网讯 在中国好人县——山西隰县,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因家庭和疾病的变故,使本应金黄色的童年笼罩着黑色的梦魇。那么,是谁敞开怀抱容纳了他们的辛酸和苦难,又是谁让他们彻底告别不幸焕发出了纯真的笑容?有人说,多亏了党和政府的英明决策和全面领导;有人说,多亏关工委对青少年事业的拳拳爱心和倾尽全力;还有人说,是老百姓的父母官始终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悬于心头。究竟是怎么回事,就让我们走进山区小城隰县去看一看吧!

    一

    刚踏进隰县第一小学的年仅7岁的王治栋正经历着一生中最不愿意接受的无奈。还在他出生的那一年,母亲尹秀清被诊断为神经癌,为了给她看病,父亲王锁平倾尽所有,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扔下两个幼小的孩子撒手人寰。母亲走后,父亲王锁平也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肾衰竭,经多方筹资才得以在西安完成手术。2013年4月,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晓斌从县关工委主任解绍亮那里了解到了小治栋即将面临失学的情况后,主动提出由他出资结对资助王治栋,使小治栋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有了保证。

    隰县第三小学也有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叫刘姝邑,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可看上去脸色苍白,好像缺少营养。班主任秦老师得知她的父亲因患有食道癌平时只能靠母亲外出打一点零工才能维持生计时,同学校协商后将刘姝邑家庭贫困情况向县关工委递交了申请。2013年9月,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涛见到了这个女孩,作出了每月资助她300元钱的决定。2014年9月,刘姝邑以优异成绩考入隰县第四中学,高涛又带上了书包、辞海等学习用具专程去学校进行看望她,鼓励她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由于父亲意外死亡,还没出生的吕帅帅就遭遇了丧父之痛,更不幸的是,他生下十来天后母亲抛下他一走了之。之后这个不幸的孩子便跟着他伯伯吕云生住在一起,成为一个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并且顺利考上了长治学院。

    2014年8月,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亢大勇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以每月300元的标准将下半年的学费2000多元送到了他的家里,鼓励他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长大后争取建功立业。

    小治栋、刘姝邑和吕帅帅都是幸运儿,他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在县关工委建立长效机制、救助弱势群体的精神倡导下,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金榜题名历来是莘莘学子的最大心愿,不过也有那么一些人,手拿录取通知书时竟然手足无措、愁肠百结。

    自父亲失踪后,隰县第一中学的杨曹辉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常年患有胃病不说,还四处借了4000多元在县医院做了妇科手术,2000元钱的房租更是无法偿还。遭遇同样难题的还有住在下李乡大坪村的康婷婷,以530分的成绩被山西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可是父母的离异使她对高昂的学费望而却步。还有被中北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录取的寨子乡圪垛村的徐彤彤、被太原师范学院录取的下李乡下太平村的任雪丽、被太原工学院录取的陶婷,这些学生,他们想圆大学梦,急切地需要社会的资助。就在这时,县关工委组织一大批党政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代表伸出了关爱之手,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县工会主席张波得知杨曹辉的境遇后,派人送去了助学款;县扶贫局将贫困学生建档立卡,解决了康婷婷、徐彤彤、任雪丽、陶婷等一大批贫困学生的实际困难。还有被临一中录取的城南乡石家庄村张伟伟、在隰县四中就读的段勇辉,家境十分困难。

    2014年9月,县住建局局长董新友亲自去关工委签订协议,他本人每月资助张伟伟500元,住建局资助段勇辉每月500元直至上大学完成学业为止。县林业局在城南乡李城村调研时也发现有这么一户人家,妻子李水萍患有尿毒症,只能靠丈夫史广平打工维持家庭生活,两个孩子史玉洁、史玉军的学业受到了严重影响。得知这一情况以后,林业局局长吴红洲、书记侯乃红及部分机关干部做出每人每年捐助1000元、800元不等,直到孩子们完成学业的决定。隰县四中的董阳阳(化名)因父亲触犯法律关进看守所,又被母亲遗弃,成了一名无家可归的孩子。

    解绍亮召集公安局、民政局领导开会,决定在未确定监护人前,由公安局照顾阳阳的生活,民政局给予救济,关工委继续为阳阳寻找监护人。解绍亮还联系县团委书记赵慧兵、第一小学校长元先根,陪阳阳度过一个难忘的除夕夜。

    我们从这些帮扶的领导干部身上,看到了他们关注民生冷暖、关爱弱势群体的朴素感情和扶弱济困的善举。这样浓浓的爱心和善举,使得这些尚在求学阶段的孩子们不仅及时避免了辍学之忧,而且在内心重新找回了自信,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无私的关爱。

   

    有人说:“好人县里好人多,好人县里好事多。”这既是中国好人县里关爱和帮扶的弱势群体的有识之士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的真实写照,又是隰县人民崇德包容、勤劳智慧、自信坚韧、创新图强的最好诠释。早在2011年4月,从隰县人大主任卸任的解绍亮出任了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针对全县青少年学生中辍学、掉队、失足及孤、残、贫、弱这一特殊群体状况,关工委确立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失落,不让一位少年失足”的工作目标,在全县8个乡镇97个行政村发放了10000多份孤残贫困儿童调查表,展开了关爱下一代工作的大调查、大摸底、大救助活动。

    临汾市第五小学(原隰县师范附属小学)王海燕就是在这次排查活动中发现的一名孤儿。在解绍亮的帮助下,最终唐山的一位企业家承诺每月拿出500元作为捐助,直到小海燕大学毕业和出国深造。

    2012年春节刚过,解绍亮和关工委副主任张贵屏带着年仅十余岁的隰县三小的学生薛青玉探望了在福建清流监狱服刑的父亲,当儿子青玉喊出了“爸爸”时,父子俩顿时泣不成声。探父一行,点亮了小青玉人生的一盏明灯并指引他不断前行。

    2012年2月,一场别开生面的关爱青少年爱心捐助仪式在隰县关工委会议室举行。这次通过对全县近万名中小学生摸底筛查发现的10名失去双亲的孤儿,经解绍亮与县企事业单位牵线搭桥,天天饮料公司、移动公司、天意超市、午城酿酒、县人武部、信用联社承诺资助10名孤儿完成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学业。玫瑰之约、万佳生活馆、意尔康鞋店、姐妹理发店、县图书馆、县人民医院承诺为孩子们提供衣物、理发、照相、图书及体检就医等服务。另外,中国银联山西分公司、临汾市妇联、万佳福仓储超市也捐助了贫困学子。2013年6月,隰县地税局开始资助贫困学生郭洪涛,耀泽公路工程公司救助王婧、张丽凡;2013年8月,楚娟、楚悦兄妹俩在北京天立环保公司的邀请下踏上了赴京之旅;2013年8月,唐山企业家巩传海就每月资助高丽华500元达成口头协议;2013年9月,冯莉清和黄土镇的特困学生张伶俐经黄河电视台《一拨就灵》栏目进行报道后,每个人均获得5万余元的救助金。

    自2011年以来,县关工委先后为500多名贫困弱势儿童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王婧、翟帅洋等34名孤儿、69名残疾儿童、88名特困儿童共得到了300多万元的长效、大额度救助,彻底地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有着孝老爱亲的优良传统的国家。主动伸出关爱之手,去帮助孤残弱势贫困家庭已经是这个好人县里有口皆碑的事实和义不容辞的做法,这样的接力棒,自然传到了更多人的手里。

    全国道德模范孟佩杰曾因背着妈妈上大学的事迹感动了全社会,在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也提出了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的要求。2014年12月,当得知隰县一中高二189班的王葺在尖子生抽考获得全县文科状元,却因父亲被铁水烧伤无法继续学业时,孟佩杰在救助协议书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吴玉霞是第四中学初二的一名学生,父亲身患白血病和神经损伤常年卧病在床,得知消息后,解绍亮联系到唐山籍企业家巩传海,在已经救助王海燕、高丽华、孔鑫博的基础上继续每月出资500元供吴玉霞上学。2015年2月25日,又一个叫乔如意的女孩找到了新妈妈,获得了救助。2月26日,隰县公路段的段长郭斌斌得知现就读于省职业技术学院的李众磊因父亲脑微肿瘤离开人世后本人又被查出患有重病,表示愿意资助他完成学业。3月1日,解绍亮了解到贫困学子牛玲玲的情况后,当场拿出2000元递给玲玲,并承诺帮助孩子完成学业。

    正是隰县父母官的责任和爱心,构筑起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平台;正是这血浓于水的情感,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的温暖和未来的希望;正是人们心灵深处潜藏的爱心,被点燃后犹如燎原的星星之火,在这个季节于广袤的大地上蔓延开来……(段慧琴


     

责任编辑:刘静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