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型升级 推进精准脱贫 坚持绿色发展
临汾新闻网讯 四月的梨乡春暖花开,梨花堆雪,生机勃勃。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里,隰州大地全面提升节拍,再造发展之势,开启决胜全面小康新征程。
五年看三年,三年看头年,今年一季度隰县首战告捷,各项经济指标全线飘红,实现了首季“开门红”:地区生产总值全年任务增长6.5%、完成14亿元,一季度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4%;财政收入全年任务1.48亿元,一季度完成4052万元,同比增长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年任务8267万元,一季度预计完成2586万元,同比增长3.6%;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任务21303元、增长6.5%,一季度预计完成6050元、同比增长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全年任务5142元、增长8%,一季度预计完成950元、同比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任务9.52亿元、增长6%,一季度预计完成2.35亿元、同比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全年任务29亿元,一季度预计完成1.2434亿元、同比增长13%。
步入“十三五”,隰县突出脱贫精准化、梨果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民生普惠化、生态绿色化、党建科学化建设,在脱贫攻坚、梨果产业、民营经济、城乡一体、文化旅游、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社会治理、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10个方面狠下工夫,全力打造中国金梨之乡、山西绿色之州、晋西宜居之地、美丽幸福之都。
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该县做大做强梨果产业,推进“主攻玉露香,率先达小康”战略,坚持规模与管理、效益并重,全力打造全国玉露香梨第一县。规模扩张上,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查缺补漏”原则,新栽玉露香梨2万亩、高接换优3000亩,全县总面积达到20万亩。提质增效上,继续开展示范园包联和果农培训活动,加强果园精细化管理,抓好防灾减灾,完善果水、果库、果肥、果路配套,鼓励在主产区新建大中型恒温库,新发展5000亩果园林下经济和2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宣传营销上,积极参加中博会、农展会、东盟博览会,开展梨花节、采摘节、梨果订货会活动,实现玉露香梨二维码标识全覆盖,利用网站、电商平台、电子微信、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推介,提升品牌价值,抢占市场份额,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培育新型工业。抓好浙江盾安10万千瓦和中电投200兆瓦风电项目,宁波东方日升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发电和天津际华瑞拓60兆瓦光伏农业项目,与瑞弗莱克油气公司对接合作,力争完成日处理30万方至50万方集气站建设,同步策划、设计、引进煤层气产业开发利用项目。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高位谋划、有序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小西天、梨博园、晋西革命纪念馆等旅游景区,争取纳入全省、全市旅游精品线路,塑造该县旅游品牌。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完善现代物流产业规划,启动建设晋西现代物流中心,打造集仓储、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商贸物流园区。加快推进“互联网+”产业发展,健全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分享经济,不断催生和发展新兴业态。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积极招商引资,用文创化理念精心策划、设计包装一批梨果、新能源、现代物流、生态建设、基础提升方面的项目,与大企业、大集团广泛接洽,重点抓好总投资96.9亿元的91项重点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按时序进度稳妥推进。
推进精准扶贫,努力建设小康隰县。该县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加快编制“十三五”脱贫攻坚专项规划,做到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措施安排精准,体现群众意愿。光伏扶贫上,重点实施18个村100千瓦光伏电站项目。金融富民扶贫上,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放扶贫贷款4000万元。易地搬迁扶贫上,完成600口人易地扶贫移民搬迁。电商扶贫上,依托电商扶贫开发孵化基地,完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二维码质量追溯体系和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推行“互联网+消费扶贫”。科技扶贫上,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提升计划、雨露计划、阳光培训和千村万人就业培训。持续抓好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社保扶贫等精准扶贫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完成20个村整体脱贫,减少贫困人口8000口人。
优化城镇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科学规划引领。紧密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新型城镇化“十三五”规划、市政建设“十三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道路改造,积极争取霍永高速连接线项目,完成洪永线车家坡至永和界公路改建,加快推进黑桑至北庄、北庄至古城等6条62公里县级公路改造及50公里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强化供水保障,启动实施上友村净水工程,改建县城供水管网,提升县城供水能力。实施安居工程,加快推进青年路北和龙泉镇棚户区改造、堆银小区廉租房及公租房基础配套设施工程,完成28户地质灾害治理搬迁。推进天然气利用,完成临临线7公里连接管网及门站建设,入户5000户。做好县城防洪排涝,启动13.62公里雨污管网及5公里防洪排涝涵项目,提升县城排水泄洪能力。加快电网改造,新建10千伏线路14.7公里,改造10千伏线路117公里,改造低压线路66公里,提升电力保障能力。加强城乡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持续推进城乡爱国卫生清洁运动,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完成1个省级、2个市级和5个县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以及12个重点推进村创建工作。
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家园。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以建设城川、东川、西川三个“百里绿色走廊”为重点,持续植绿、补绿、增绿,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点面结合、城乡一体的生态保护屏障。完成8万亩三北、天保、高速公路通道绿化、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程,新栽核桃干果经济林2000亩。完成209国道城北段及县乡村公路通道绿化工程。完成60万株义务植树造林,新增造林面积1万亩。实施县城主要街巷、小区等地绿化补栽工作,力争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5.35%,全县森林覆盖率达30.58%。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最严环境保护制度,继续实施“蓝天碧水”工程,支持绿色清洁生产,加强工业污染整治。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农业土壤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水平,新建3座垃圾压缩转运站,实施县城生活垃圾场渗滤液处理工程,启动午城污水防治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治理,确保水质达标率100%。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新建2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坚持塬坡沟综合治理、田林水一起配套,持续强化生态修复,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完成下李二老坡村8000亩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井沟、华石头、贺家峪、南河沟1.5万亩小流域治理工程,力争新建一座总库容270万立方米的南峪水库,完成北庄和下庄水库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实施阳头升高崖底适度规模经营试点项目、下李乡任家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贺家沟以工代赈流域治理项目,解决4500口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大力改善民生,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发展民办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确保学前毛入园率88%以上,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巩固率98%以上,普通高中入学率91%以上,实现中高考成绩稳步提升。加大教育投入,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完善以县医院为龙头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新医院医技楼、住院楼、急诊楼土建和装修工程,新建午城等4个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及33个村卫生室。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拓宽就业渠道,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200人,创业带动就业450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2200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100人,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扩大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参保人数达11万人次,征缴发放基金总额突破3亿元。加强社会救助,继续实施临时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落实经济困难的高龄与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百岁以上老年人补贴新标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梁云云 张瑞强)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