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三交村:大山深处的明清民居瑰宝

2016-08-19 09:46:46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时至今日,在隰县陡坡乡三交村依旧保留着多座明清建筑群,因村里以刘姓为主,人们便称之为“刘氏民居”。在这个地处塬上的偏僻小山村,能有这么整齐规模的家族建筑,着实让人大开眼界。

  一进三交村,便能看到一些满是岁月斑驳的古老房屋,这些充满传统韵味的古老建筑与现代水泥砖砌的建筑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村里人介绍,三交村以刘姓人居多,村中建筑大都建于明末清初,不仅有住所、花园、古庙,还有宗祠,因为经历年代较长,一些建筑已经毁坏,而有些建筑也在原来旧址上渐渐恢复建设中。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刘氏民居中最具生命力的建筑是由青石铺成的12条“青石马道”和位置特殊的两个大小泊池,一下雨,全村的雨水都能经马道流入两个泊池,不仅解决了民居和道路积水的难题,还将雨水蓄起来,留作它用。这么精心的设计,令人称奇。

  在刘氏居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是由刘氏第十代子孙刘士昭、刘士强、刘士瑯、刘士璠、刘士琰五兄弟建于清康熙年间的五个大院。五兄弟均为清代生员,所建院落分别坐落在村东南西北中,气势宏伟、布局合理,兄弟五个的院落占地面积相等,均为1376平方米,建筑风格一致,都是前院后院。

  记者来到一处院落,大门上匾额雕刻着“南山拱乔”四个大字清晰可见。虽然部分房间和院墙坍塌,但整体格局依旧可见。院子因久无人住,杂草丛生,一碾石磨静静躺在院中。再穿过一道小门,便进入主院落,院子较前院大了许多,坐北朝南五间正房,门楣、窗棂等依旧保持完整,看起来十分精致,墙上的砖雕风格各异,令人叹为观止。正院西侧三间房屋保持完整,东房已经坍塌只留下一间。整个院子虽小,但布局严谨,设计精巧,看起来古朴典雅,十分精致,处处透出俊秀之气,真实反映了刘氏子孙当时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经历风雨几百年的刘氏民居是隰县民居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考证当地民居、民俗的重要参考依据。相关部门正在对刘氏民居进行保护和修复,让更多人能领略到刘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刘氏民居独特的人文景观。

  记者 张莹超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