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陡坡乡发展海棠果产业

2016-08-19 10:11:47 来源:临汾新闻网

紫荆山下海棠香

——隰县陡坡乡发展海棠果产业纪实

  临汾新闻网讯 8月11日,隰县陡坡乡成功举办首届海棠果采摘节,采摘节成为展示陡坡、宣传陡坡、推介陡坡,提升陡坡美丽乡村旅游知名度及影响力,加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平台。

  人杰地灵生态优 神农故里扬美名

  陡坡乡位于县城东部塬面,距县城40公里,下辖陡坡、石村、三交、辛庄、习美、黑桑6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拥有耕地面积2.7万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这里属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区,有两塬一川,塬面开阔,土质肥沃。东倚上天山,山上有生地、黄芩、远志、猪苓、柴胡等珍贵中药材,南临黄土镇,洪永线横穿而过,西接龙泉镇,北靠紫荆山。

  这里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浓厚。黑桑村神农尝谷台书写着神农炎帝在隰县的足迹;石村“曹氏三侯”在隋末之际舍生取义保卫乡里追授将军名享先贤祠;玉泉寺风景绝佳凉爽清幽山水风光无限;刘氏民居雄列塬面气势恢宏是研究黄土高原家族发展史的活化石;白耳里掩护战是八路军对日作战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斗;环珠村 宋平生剪纸作品远近闻名,习美村贺西平被评为“山西好人”“感动百姓山西乡村十大爱心大使”,他研发的新型多用途覆膜机、果树施肥机获得国家专利。

  这里塬面开阔,旅游资源丰富,驻足望去,蓝天、白云、天山一体,云雾缭绕,班家庄——陡坡黄土层丹霞地貌蔚为壮观,故有“一上陡坡都成仙”的盛誉,独特的风格、独有的人文地理环境,每年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也是夏日里人们避暑的好去处。这里以“三圣”闻名于世,一为“圣境”玉泉寺,始建于唐朝,为隰县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二为“圣水”玉泉水,清泉沿玉泉寺直流而下,该泉水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老百姓讲,有医治百病的功效;三为“圣果”海棠果,相传海棠果由神农亲手栽植,经玉泉圣水浇灌滋润,具有很高的保健价值。

  紫荆山下海棠熟 相约陡坡尝圣果

  种植历史悠久、自然资源禀赋、区域优势独特,为陡坡乡发展海棠果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多年来,该乡着力打造海棠果之乡,扶持海棠果产业快速成长。目前,全乡海棠果种植面积已达300余亩,为临汾市最大的海棠果种植基地,不仅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为农户开拓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以前无人问津的海棠果,现在变成了陡坡乡辛庄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海棠果从每公斤2元钱卖到4元钱,预计每亩可增收1500元。

  以节为媒,旅游唱戏,采摘节撬动大脱贫。今年以来,陡坡乡响应中央、省、市、县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的号召,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坚持群众参与、群众受益原则,充分挖掘辛庄等建档立卡贫困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亮点,打造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切实增加贫困农民收入,增强全乡发展内生动力。为此,该乡选择靠近玉泉寺,旅游资源禀赋好,且通过旅游帮扶能尽快见效的贫困村——辛庄村作为全乡第一个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试点村,举办陡坡乡首届海棠果采摘节,历时半个月,以“采海棠果、游玉泉寺、登紫荆山、品农家饭”为活动主题,以开幕式、特色农产品展销、品尝地方传统小吃、游览玉泉寺、作家摄影家采风、文艺下 乡、“亲子生态游”、隰县玉露香电商扶贫线上线下销售、无公害蔬菜生态采摘、乡村篝火晚会等15项系列活动为载体,通过以节扬名、以节活乡,示范推动、以点带面,加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步伐。

  为了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陡坡乡制订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按照“生态绿色化”的理念,依托陡坡塬面20公里绿色走廊建设,发挥山水生态、古迹人文、特色农业等资源优势,打造以玉泉寺、刘氏民居、紫荆山风景区和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产业。运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手段,大力宣传、推介、实施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紫荆山风景、农业观光、农家乐)、红色(环珠战地医院遗址、白耳战役旧址)、古色(神农尝谷台、玉泉寺、刘氏民居)“三色游”,吸引更多外地人观光旅游,打造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农业。

  精准扶贫借东风美丽陡坡谱新篇今年,陡坡乡新一届党委、政府班子深入调研、充分讨论,确定了精准扶贫“一三五”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两年实现整体脱贫,率先建成小康陡坡)。突出三个重点,在精准识别中推行“六看两算”工作法(六看: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有无病怏怏、六看有些啥家当;两算:算一算家庭收入账和支出账);在精准施策中坚持“三个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社会兜底相结合);在精准脱贫中,达到“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实现两个“八有”。做大做强(梨果、旅游、养殖、光伏发电、特色产业——海棠、土豆、民间手工艺品)五大产业,真正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2016年计划脱贫254户,743人,实现陡坡、习美、辛庄三个村的整体脱贫。2017年底,完成三交、石村、黑桑3个村委整体脱贫。2018年,巩固全乡6个村的脱贫成果。

  陡坡乡采取六项脱贫措施:一是梨果产业发展脱贫。2016年,石村、陡坡村、三交村和黑桑村贫困果农的玉露香挂果面积将增加71亩实现52户145人脱贫。二是发展养殖业脱贫。以习美村为试点,发展果畜果禽循环、“短平快”新模式的养殖,投资15万元,在果园中修建鸡舍散养土鸡。采取由“一带五”的形式,即一户示范户带动五户贫困户,利用示范户集中饲养、贫困户家庭散养、农村电商平台集中宣传销售的模式,带动辐射贫困户脱贫。通过养殖实现习美村的整体脱贫。三是特色产业脱贫。陡坡乡的土豆、海棠果、金砂红杏和剪纸享誉全县。将通过海棠果采摘节活动,做大做强陡坡乡特色产业,逐步把辛庄村建设成特色产业示范村,通过特色产业带动,实现辛庄村、三交村脱贫。四是乡村旅游带动脱贫。初步形成“三点一线”(三点:紫荆山、玉泉寺、刘氏民居;一线:石村—— —辛庄一线的新农村田园景观)旅游线路。通过卖旅游产品,吃农家菜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住农家窑洞等旅游带动,帮助近100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五是项目带动脱贫。将在辛庄村、陡坡村、习美村和石村实施光伏发电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带动群众脱贫解困。六是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将低保名额35人下放到各村委进行民主评议;对173名残疾人基本信息进行更新登记,将按照规定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在两年内,对112户贫困户逐步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对32名贫困学生实施“雨露计划”。(张瑞强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