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8月的隰州,硕果累累,丰收在望,处处都能看到生机无限的发展景象。在这个美好时节,中国共产党隰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部署了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发出了众志成城打赢脱贫解困攻坚战、同心同德谱写富民强县新篇章的“进军令”。
在新的发展阶段,隰县将牢固树立践行创新、协调、融合、绿色、开放、共享、廉洁和安全发展理念,突出脱贫攻坚、梨果产业、民营经济、城乡一体、文化旅游、生态建设、民生事业、社会治理、民主法治和党的建设“十个重点”,奋力建设“中国金梨之乡、山西绿色之州、晋西宜居之地、美丽幸福之都”。
破解难题,精准施策,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突出重点、明确方向。在巩固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县情实际,大力实施“86543”精准扶贫战略,坚持“八项原则”,狠抓“六个精准”,创新“五项机制”,统筹“四个结合”,着力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探索走出一条具有隰县特色的脱贫攻坚新路径。二是精准施策、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依托“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和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基础,大力实施玉露香、大棚瓜菜、畜禽养殖、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积极探索“企业+合作社+金融+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项目扶持助力脱贫攻坚。着力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消费扶贫、金融富民扶贫四大工程,做到“输血”“造血”相结合;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发展水平,拓宽集体增收渠道,增强群众致富能力,实现贫困村整体脱贫。教育培训助力脱贫攻坚。加大劳务输出培训投入,扎实推进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计划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引导贫困人口进入家政、物流、旅游、养老等领域就业;持续深化“雨露计划”改革试点工作,帮助贫困村新生代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实施开展教育扶贫“万人助学”工程,强化对贫困学生的扶持力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生态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加大生态治理力度,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支持贫困群众直接参与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确保到“十三五”末25%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任务全部完成,水土流失治理度达到76.42%。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切实增强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和社会救助力度,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三是创新机制、合力攻坚。建立精准扶贫、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和责任考核机制,严格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排队、一月一通报、一季一推进工作机制;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扶贫资源整合机制,捆绑项目资金,增强脱贫解困实效;创新社会帮扶机制,积极搭建扶贫信息网络平台,鼓励企业和个体商户参与扶贫济困、扶贫助学;加大与国家、省、市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通过信息支持、捐资助贫、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扶贫,加快脱贫攻坚进程。
突出特色,拓展优势,在推动玉露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着力推动规模经营。打造以八大塬面为核心的精品玉露香示范基地,通过新栽、高接换优、老果园改造等措施逐步扩大挂果面积,引导产业规模集聚发展;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推广密植梨园技术,推动玉露香产业逐步实现规模化种植。二是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启动实施玉露香产业标准化提升工程,健全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切实抓好基地建设、生产规程、产品分级、冷藏运输、包装销售等标准的落实;引导果农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四季管理,推广实施果园生草、分级采收等现代农业技术,力争使玉露香商品果率达到90%以上,优质果率达到70%以上。三是切实加快深度融合。积极打造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扶持一批以梨果育苗、嫁接、套袋、包装、运输、质检、物流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玉露香商标认证和果品原产地二维码标识全覆盖,建立玉露香营销团队,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提升品牌价值,实现由“卖产品”到“卖品牌”的转变。
打造亮点,挖掘潜力,在增强发展动力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在全力打造玉露香产业综合示范园区的基础上,实施建设以龙泉镇、城南乡为中心的晋西商贸物流产业集群,以下李乡为中心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和新能源产业集群,以黄土镇、寨子乡为中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努力形成项目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新高地。二是壮大文化旅游,厚植发展优势。依托梨博园和30万亩梨园,打造以梨文化为特色的绿色生态游;依托小西天、七里脚石窟和玉泉寺,打造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宗教文化游;依托晋西革命纪念馆,打造以红色文化为特色的晋西革命游;立足“中国好人县”品牌,以“崇德向善”为载体,进一步创建好人乡镇、好人单位、好人村、好人社区等,将好人文化元素渗透于文化旅游产业中。三是全民招商引资,增强内生动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的强大引擎、调结构的主要抓手、惠民生的重要载体,全力以赴争项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健全完善项目建设各项推进机制,创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在全县上下形成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统筹推进,绿色发展,在加快城乡一体化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一核三星”建设,以县城为中心,午城镇、下李乡、黄土镇为依托,立足五大产业集群,有效整合各类资源,着力打造“十字”交错城镇体系。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加快水、电、路、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完成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等项目;完成霍永高速隰县连接线、洪永线车家坡至永和界公路改建以及农村公路硬化维修改造工程,积极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交通网络。二是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开展绿色低碳县城、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新村等创建活动;持续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大力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和爱国卫生清洁运动,推动城乡环境面貌提升。三是加强生态治理。以“构筑生态高地、建设美丽隰县”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按照“林水并举”思路,着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实现境内宜林荒山全绿化,建成全省林业生态县和森林城市。
补齐短板,增进福祉,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教育投入,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项目,落实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二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全面实施大病保险,显著降低县级医院的县外转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三是推进社保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进一步扩大五类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大力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和绿色生态就业岗位,积极探索农村生态就业与农村公益性就业的有机结合,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创新管理,维护稳定,在确保社会长治久安上实现新突破。一是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新《安全生产法》,全面推进党政同责“五个全覆盖”,深入开展各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决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二是坚持不懈创新社会治理。实行县级领导轮流接访、包案制度,建立畅通、规范、有序的群众诉求表达通道;健全完善城乡综合治理体系,积极推进“123”社会治理联动机制,加强舆情分析,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三是坚定不移推进民主法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一是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力量。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教育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坚持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用人导向,选拔使用信念坚定、政治清醒、忠诚可靠的干部,努力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三是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健全基层党建联述联评联考工作机制,逐级建立党建责任清单,分解任务、挂图作战,确保管党治党各项工作细化到人头、细化到节点,推动管党治党主体责任高效落实。四是着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始终保持狠刹“四风”的高压态势,树立问题导向,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真正使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重在实干。隰县县委、县政府将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一个指引”“两个关键”“两手要硬”的工作要求,以克难攻坚、敢为人先的无畏勇气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真抓实干不犹豫、开拓进取不懈怠、奋勇拼搏不茫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隰县做出应有的贡献。(梁云云 张瑞强)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