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远近闻名的“四乱”村到美丽宜居“五好”村,隰县黄土镇黄土村发生的巨变让人欣喜、令人振奋,同时也让人们充分地认识到:一个有向心力、凝聚力,把责任和担当扛在肩上的基层党组织在带领村民奔小康的路上是多么重要。
黄土村是隰县最大的村,全村1019户,3742口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加上党的惠民政策好,脱贫致富奔小康可谓占尽优势。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这个村子“窝里斗”就十分严重,班子散、人心乱、环境差、积案多,以至于人们无不谈“黄”色变。
近几年,在隰县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委组织部强势介入,镇党委、政府采取强班子,抓党建、促经济三项举措,才让黄土村由“乱”而“治”,由“穷”而“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黄土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队伍作风硬朗,村民生产生活井然有序,民主管理有效,全村文明稳定和谐,成了屡受省、市、县表彰的“五好”村。
12年前,黄土村没有村级组织,这就好比火车没有“车头”,如何能奔小康?广大村民要求治乱、治穷的呼声此起彼伏。此事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部门更是强势介入,后经2008年的村委换届和2011年的支部换届,终于产生了以吴黄生、苏根为主要领导的村“两委”班子。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育活动,班子成员和全村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了极大地提高,村党支部具备了强大的战斗力。
在搞好班子和队伍建设的同时,村"两委"分别制定了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加紧贯彻落实,从而使每一个班子成员和党员干部普遍树立起为民服务、为生产服务和为发展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通过多年实践,黄土村党支部把群众最关心的“四议两公开”制度和评定党员绩效的“定、查、评”工作法有机结合并形成“干部说事”制度,坚持在每年的正月二十这一天在黄土广场召开大会,让干部把过去一年的大事、小事一概说清、说透,然后让群众来评判,真正做到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如此一来,干部舒心了,群众也放心了。
黄土村党支部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乡村放在重要位置,不仅排除万难解决了一些多年遗留的问题,还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发现不良苗头及时处置,有效避免了矛盾的转化和升级。该党支部经常教育和警醒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名、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头脑,不犯或少犯错误;在党员入党和选任干部上严格把好关,筑好防火墙,严肃拒绝了两名有不良记录者的入党申请;严肃责任追究制度,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15年7月及时查处和改选了二组和十一组的村民小组长,有效缓解和避免了群众矛盾的升级。
黄土村“两委”不仅是把担当和承诺写在墙上,更重要的是时刻放在心上,并落实在行动上。班子成员根据自身特点做了分工:村主任苏根主外,跑项目、找投资。村支书吴黄生主内,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短短数年,黄土村就取得了累累硕果,打深井、铺管网、解决了困扰村民几十年的吃水问题;完成了全村巷道硬化和街道绿化、亮化;挖山填沟造地200余亩;荒山荒坡绿化800余亩,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条件,老百姓的称赞声起来了,干部们的干劲更足了。2015年,村“两委”再接再厉又办成了八件大事:一是完成了街道绿化、亮化二期工程;二是完成铺设给排水管道工程2000余米;三是完成人行道铺彩砖1240平方米;四是完成村级供暖一期工程,丽泽小区开始集中供暖;五是完成标准化幼儿园建设3160平方米;六是完成了200千瓦光伏发电项目;七是完成万头猪场建设项目,首批出栏生猪2000头;八是完成玉露香基地建设700余亩。
放眼“黄土”,展望未来,“黄土”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不懈走“强班子、抓党建、促经济”的道路,“黄土”的明天更加美好,“黄土”人民的小康梦也一定会早日实现。
记者 陈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