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王长波) 今年以来,隰县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审时度势、精准发力、持续用力,县域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调结构、促转型,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一产上,提出“主攻玉露香、率先达小康”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玉露香梨产业,在扩规、提质、增效上下工夫,玉露香梨面积发展到20万亩,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二产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工业经济亮点显现:汾西正佳煤业联合试运转,晋煤集团果品冷链仓储物流项目一期建成,京润泽数字化果业基地开始运营,午城酿酒、天天饮料等“农”字号企业进一步发展。同时,坚持把培育新能源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工业后发优势初现端倪。三产上,依托文物古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开发建设以小西天、晋西革命纪念馆、梨博园为龙头的旅游景点,连续六年举办“梨花节”,文化旅游、商贸流通、餐饮住宿等现代服务业稳步发展,三次产业的发展潜能正在有效释放。
抓项目、打基础,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坚持精准发力,严格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套实施方案,一个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班子推进,一抓到底交账”的“六个一”责任推进机制和“一月一调一约谈,一月一查一通报,一年一评一奖励”的推进措施,精准推进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六位一体”保持稳定增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支撑、破瓶颈,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该县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宜居城市功能日臻完善。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精心编制该县“十三五”城市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投资1.5亿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城区供水、供气、供热,污水配套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四纵十一横”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城乡交通网络初步形成,瓦日铁路、霍永高速建成通车,太和路、南屏路、车索线等公路改造完成,9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村水泥(油)路和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65.97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累计完成造林22.82万亩,水保综合治理8.6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9.68%,空气质量稳定达国家二级标准,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同时,扎实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连续九年被评为“山西省卫生县城”。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