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迹 学历史 赏梨花
临汾新闻网讯 走进圣地小西天,感受传统文化;探访晋西革命纪念馆,追忆峥嵘岁月;漫步万亩梨花园,欣赏漫山花海……4月15日,临汾晚报小记者团走进享有“中国金梨之乡”美誉的隰县,40名小记者实地感受到这座县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人文魅力。
悬塑绝唱 叹为观止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小西天位于隰县城西的凤凰山巅,整个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浑然一体。尤其是大雄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其难度之大、工艺技巧之高、想象力之丰富难以言喻,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
小记者步入大雄宝殿,不由被眼前巍峨壮观的景象深深震撼。只见,殿内千余尊塑像姿态各异、造型生动,衬托以层层迭迭、云雾缭绕的天宫楼阁,既呈现出金碧辉煌的迷人景象,又显现出浓厚纯美的生活气息。这里最大的佛像有3米多高,最小的仅有拇指大小,其所展现的悬塑艺术纷繁华丽且精美绝伦,令小记者连连发出惊叹。
告别大雄宝殿,小记者穿过“疑无路”和“别有天”,抵达孤桐峰峰顶。随行的导游介绍,为何小西天又名千佛庵,那是因为大雄宝殿内有佛像千尊而得名,后因重门额题‘道人西天’,又为区别城南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而更名‘小西天’”。
立于峰顶,环顾小西天全貌,小记者吴宇丹宁连连惊呼:鬼斧神工的悬塑艺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无法想象,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古人的智慧与审美令人叹服!”
红色历程 振奋人心
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晋西革命根据地创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小记者走进晋西革命纪念馆,如同置身晋西风云变幻的历史画廊,不禁为晋西坎坷曲折的百年史心生波澜。
在导游的带领下,小记者依次观看了中国共产党在晋西的早期活动、晋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与发展、晋西事变和晋西军民的反顽斗争、中共在晋西地区的隐蔽斗争等历史大事件的介绍,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晋西人民为争取正义、争取尊严、争取自主、争取光明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及晋西儿女前赴后继、血洒沃土的英雄壮举。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导游讲,1938年1月,日军沿同蒲铁路向南侵袭时,在晋西地区制造了一起起惨绝人寰的血案,晋西军民共同对敌,谱写出一曲曲抗日救国保家乡的民族正气之歌。晋西革命根据地人民的英雄壮举激发了小记者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对革命先辈敬佩不已,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鉴古知今,继往开来。中华儿女,奋斗不息。小记者盖冰怡说:让我们勿忘历史,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不负革命先辈的无私付出。”
漫山花海 美不胜收
“好美呀!就像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仙境。”画风一转,当中巴车缓缓驶入隰县万亩梨花园时,小记者们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刻投入美景怀抱。
梨园里,树梢上,有含苞待放的花蕾,还有竞相绽放的花朵。小记者们虽然没有感受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盛景,但赏花兴致丝毫未受影响。他们在花海中自由奔跑、尽情嬉戏,欢笑声、赞叹声此起彼伏。玩得累了,他们拿起手机,相互为对方拍照留念,相约漫山梨花开放之时再来观光采风。
对于久居城市的孩子来说,与大自然来个亲密接触,别有一番情趣。小记者梁艺轩乐开了怀:“临汾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许多美地、美景,身为临汾人,太幸福了。”返程的路上,小记者先是七嘴八舌地分享游玩感受,接着纷纷进入梦乡。车厢里突然一片寂静,酣睡的小记者们梦乡里一定是沉甸甸的收获。
记者李静 祁欣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