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脱贫攻坚谱新篇

2017-09-29 09:53:5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梨果产业的大发展鼓起果农的“钱袋子”,也催热了梨乡的经济,加快了隰县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步伐。今年以来,隰县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的重大思路要求和市委“345”发展战略,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环境。

  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加快特色农业改造提升,在推动标准化生产上,深入开展“标准化管理年”活动,出台了隰县玉露香梨标准化生产实施意见,建起35座玉露香梨标准化示范园,开发了玉露香产业标准化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成500吨以上恒温库19座,发展家庭农场10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9家;在推动品牌化营销上,制定实施《隰县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在太原举办玉露香梨品牌战略发布会,推出了隰县“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取得隰县“玉露香”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实现了由“卖产品”到“卖品牌”转变;在构建全产业链体系上,山西好乐佳食品有限公司2000吨真空冷冻食品及1万吨鲜榨果汁生产线开工建设,国新润泽农业开发公司投资1亿元的数字化果业基地项目投入运营,“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积极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今年确定实施的45项重点项目中,已开工40个,开工率为89%,完成投资7.4亿元,占全年总投资的41%。特别是新能源产业方面,引进培育浙江盾安集团等规上企业,98MW风电、新能源地热综合利用、瑞弗莱克煤层气勘探和天然气利用项目进展顺利,工业后发优势初显端倪;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区、晋西商贸物流、农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和新能源五大产业园区。大力培育发展第三产业,探索“互联网+”创新驱动,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120人次,建立了农村电商服务站158个,专业合作社88个,小微企业39个,带动创业就业5000余人;研究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启动了紫荆山综合旅游开发项目,培育了小西天、晋西革命纪念馆、石马沟等旅游产品,推出了梨花节、采摘节等旅游节庆品牌;加快启动晋西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着力打造集仓储、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商贸物流园区,推动与互联网、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催生和发展新兴业态。

  小康隰县建设迈出新步伐。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理清脱贫思路,完善帮扶举措,动员全县力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产业扶贫上,依托玉露香梨主导产业,引进新大象和晋龙集团生猪、蛋鸡养殖项目,推行“政府+金融+企业+农户”产业扶贫新模式,贫困户通过贷款入股分红,每年人均可增收7500元;探索推广大棚瓜菜、人工种植羊肚菌、中药材等高效农业,引导发展光伏发电产业,35个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竣工并网运营,每年村集体可增收12万元。金融扶贫上,通过“三位一体”(政府、银行、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4350万元,全市排名第一;通过“四位一体”(政府、银行、企业或合作社、贫困户)发放产业扶贫贷款182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上,出台了易地扶贫搬迁《整改方案》和《工作细则》,采取村庄就近搬迁、集镇安置和县城去库存方式,完成了285户1131名贫困人口搬迁任务,今年确定的833人搬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生态扶贫上,成立了28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512人,每年完成5万亩造林任务,实现1536人脱贫;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生态管护、干果经济林管理、林业资产收益“五个一批”工程,可带动507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脱贫。就业扶贫上,整合人社、林业、科技、农委、畜牧等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举办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班10期,培训劳动力636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357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招聘217名贫困人口担任乡村保洁员,年均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健康扶贫上,全面推广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接收贫困患者827人,住院费用519万元,自付费用仅为99万元,占总费用的19%。制订了《深度贫困人口慢性病门诊医疗补偿实施方案》,以财政资金撬动商业保险的方式,解决特困群众因慢性病致贫问题。兜底扶贫上,出台了《关于完善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制度实施意见》,通过国家民政扶贫政策和财政自筹资金补贴,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方式,对农村“五保户”和城市“三无”人员进行兜底救助。

  各项社会事业开创新局面。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280万元,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1.5公里、供水管网0.6公里、供气管网1.125公里、供热管网0.5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6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66万平方米;4.5万亩退耕还林项目扎实推进,完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5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5130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0.55%,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3天;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制订了《隰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出台了《隰县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乡村环境卫生标准》等一系列行业卫生保洁标准;拆违还绿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倾倒垃圾1.4万余方;查处各类违法行为9512起,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全面改薄”工程,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评估验收,与西安高新区建立幼小初高学段一对一教育战略联盟,打造午城士成中学,新建龙泉小学;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组织实施二级医院对口支援卫生院项目,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8.14万人,五项保险征缴支付总额达到3.89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棚户区改造开工500套,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60户。

  潮涌梨乡激情澎湃,脱贫攻坚步履铿锵。隰县县委、县政府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主体生态功能区建设两条主线,狠抓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实现经济提档升级、民生持续改善、党建全面加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记者 李娇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