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隰县下李乡长寿村位于县城北20公里、209国道沿线,多年来由于人多地少,缺乏致富产业,土地利用率低,村级集体经济模式单一,持续力不足,村穷民苦的困境一直没有根本改变。
为改变长期以来落后贫瘠的面貌,早日实现脱贫摘帽,乡村两级干部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开展座谈交流、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在长寿村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采取“联村、联企”的方式,整合长寿、下李、二老坡、太平、张村、峨仙、均庄7个村的发展资金,依托临汾常兴农贸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利用集体土地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通过抱团发展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探索联村发展模式,抱团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以强带弱、因地制宜、地域相邻、产业相融、互助共赢的原则,组建跨两川(城川和冯家川)、四垣(太平垣、任家垣、崔家垣、二老坡垣)7个村的长寿产业联合党委,通过“五联双化”模式,实行队伍联建、活动联办、阵地联用、事务联商、产业联合,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抱团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党建工作区域化、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整合优势产业资源,打造长寿特色品牌。张村石墨杂粮面粉妇孺皆知,下李村香醋、太平村玉露香酒、长寿村土鸡、峨仙村乌鸡、均庄村的牛、二老坡村的驴独树一帜。村村都有主打产业,但单靠一个行政村发展,规模小、销售渠道单一、效益低、难以上规模。长寿产业联合党委成立后,积极推动7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抱团发展,整合7个村产业扶贫资金和省财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资金,投资入股长寿村股份经济联合社。主打一个品牌——“长寿”系列品牌,联合一家公司——临汾常兴农贸有限公司,集中建立一个产业基地——长寿村食用菌大棚基地,联合开发长寿菇、长寿醋、长寿油等12个系列产品,扩大联合社经营规模,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搭乘企业顺风车,村企联动闯新路。去年以来,长寿产业联合社依托临汾常兴农贸有限公司种植食用菌的技术支撑,采用“村企联营”的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养殖产业。流转土地50亩,新建大棚20个,发展食用菌种植、包装、销售。每年5月至10月种植平菇、香菇,10月到次年4月种植羊肚菌,一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按入股比例平均每个村分红5万元。另外,新建300千瓦光伏电站一座,预计年收入35万元。
按需组建专业队,多元发展促增收。先后成立了基建、种植、营销和环卫4个专业队,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对长期务工人员按月付薪、对临时务工人员按日付薪,50余名固定职工每月劳务费2000元左右,一年增收2.4万元左右。200余名临时务工人员年人均增收1万元左右。
通过党建引领、村社合一、抱团取暖,下李乡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积极探索出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径,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受益、企业盈利的“三赢”目标。(隰组轩)
责任编辑: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