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午后,室外温度高达30℃。隰县寨子乡坪城村村民大多在家中午休。可在隰县垚鑫盛种养专业合作社里,村民张建鑫和几名员工正在他的脱毒马铃薯大棚里忙得不亦乐乎。一畦畦脱毒马铃薯原种幼苗翠绿茁壮,地下装有喷灌,空中装有滴灌,整个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众人帮扶 重振信心
今年37岁的张建鑫是隰县寨子乡坪城村的贫困户。几年前,张建鑫当司机为别人跑运输的时候,因货物里藏有违禁物品,他因此受牵连入狱。2016年出狱后,与社会脱节的张建鑫一脸茫然,既没有生活的动力,也对今后的路感到迷茫。就在此时,该村支部书记王云龙主动找到了他。
“一个人就怕没有信心,对生活失去希望。你一个大小伙子,今后的路还很长,应该鼓起信心,好好干一场。”当年王云龙鼓励张建鑫的话,他至今仍记忆犹新。随后,乡镇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想方设法帮助张建鑫振作起来,坚定信心,脱贫摘帽。
“没有资金,不怕!贫困户可以申请5万元的富民贷,两年没有利息。”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又给张建鑫作担保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亲戚朋友又帮忙凑了一些,就这样,张建鑫开始发展脱毒马铃薯产业。此后,他多次赴内蒙古考察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项目,赴山东临清、寿光等地参加大棚蔬菜技术培训。
2017年,张建鑫联合本村20名村民成立了垚鑫盛种养专业合作社,其中15人是贫困户。他租赁了邻村寨子村废弃的3座蔬菜大棚,自己设计,发动全家人动手改造。经过一番整修,大棚焕然一新,变成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脱毒马铃薯原种繁育基地。
人们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看着张建鑫干事的拼劲儿,很多人放下了手里的活帮他,亲朋好友也纷纷伸出了援手。张建鑫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走了弯路的贫困户,非但没有让大家遗忘,相反还有这么强大的后盾,有国家的政策支持,必须好好干。
两年努力 成功脱贫
“什么是脱毒马铃薯原种?”张建鑫告诉记者,所谓脱毒马铃薯脱毒原种,是指经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清除马铃薯种薯体内的病毒后获得的无病毒或极少有病毒侵染的种薯,它具有早熟、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通过脱毒技术可以实现大田平均增产30%—50%。
为了加快脱毒马铃薯的试种繁育,去年,张建鑫又在大棚附近承包了15亩玉露香梨园,尝试在梨树幼苗地里间作马铃薯原种10亩。他所引进的冀张12号,具有抗病毒,产量高的优势,一年下来,玉露香梨园幼树地里间种脱毒马铃薯,一亩纯收入达2000余元,光这一项就能收入两万余元。
“大棚里的脱毒马铃薯原种就是金蛋蛋,一颗5毛钱……”6月22日,在一个大棚里,张建鑫抓起一株马铃薯,里面已经结了两颗花生大小的小马铃薯原种。去年,3个大棚一共栽了25万株,每株马铃薯可产两至三颗原种,3个大棚一年毛收入22万余元,第一年的产出与投入基本持平。靠着这几个大棚,2017年,张建鑫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他们全家成功实现脱贫。
“乡里对我是真支持,书记、乡长经常来了解情况,大棚园区铺了水泥路,打了水井,架了专用电线等基础设施,我再不努力干,真是对不起大家。”张建鑫激动地说。
感恩回报 共同致富
今年,张建鑫利用村委发展集体经济资金40万元,自筹资金80万元,新建高标准大棚5座,培育脱毒马铃薯原种;又承包流转土地80余亩,种植脱毒马铃薯。同时,他的合作社扩大到61户,其中贫困户26户,不仅有本村的,还带动了桑峨村、寨子村的贫困户加入,辐射效应、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大。
“平时在他大棚里打工的十来个村民,都是贫困户;今年春天改造新建大棚,高峰期雇了70多人,他的活儿,大都是让贫困户来干,增加大家的收入。”在大棚里务工的农民范常录说。
脱毒马铃薯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品种,具有耐旱、适应性强、产量高等特点。据了解,张建鑫选种的冀张12号等品种,适宜山区种植,最高的亩产可以达到12000斤。去年,张建鑫试种亩产也达到了7500斤。
“我们全乡有林下经济2000余亩,可以为张建鑫的合作社销售脱毒马铃薯原种四五万斤,县上还准备作为林下经济,在全县推广脱毒马铃薯种植,这样张建鑫的原种马铃薯就不用外销了。”隰县寨子乡乡长王勇说。
对于今年的收入,张建鑫算了一笔账,今年,合作社培育脱毒马铃薯幼苗84万株,0.25元一株,可卖20余万元;大田种植马铃薯原种也可收入10余万元;今年秋天土豆收获后,再种植西红柿、辣椒、黄瓜等反季节蔬菜,预计收入10万元左右,总收入可以达到40余万元。今明两年基本上就能把贷款还清。”“到目前为止,好多人给了我无私的帮助,我很感动,我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给帮助过我的人。现在政府给我这么大的支持,我也应该把周围的人全部带动起来,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让大家都富起来。”张建鑫信心十足地说。
记者郝海军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