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脱贫攻坚 从“打赢”迈向“打好”

2018-06-22 09:20: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一床简单的行李,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侧摆放有序的锅碗瓢盆……这个村委会里不到十平方米的隔间,就是襄汾县景毛乡东李村“第一书记”张新波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地方。忙完这家、忙那家;忙完贫困户郎顺文危房改造、劳务输出,又忙村豆腐加工合作社事宜;民情日记上写得满满当当。从2015年担任新城镇赵曲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到去年9月转战来到脱贫攻坚的第二个战场,张新波的日常工作,成为襄汾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襄汾,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总指挥,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总指挥,覆盖县、乡、村的扶贫攻坚指挥系统;周列会、月报告、季总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的运行机制;由37名“第一书记”,97支工作队、303名驻村帮扶干部,13个乡镇乡村干部组成的扶贫攻坚三支队伍,形成了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谋划指挥、贯彻执行体系。为了2651户、6694人的精准脱贫,他们正在合力攻坚、攻坚、再攻坚。

  明确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明确时间表,划清路线图;细分责任,压实担子。走进襄汾县新城镇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系统、十大战区、年度目标任务、包村干部、驻村帮扶队、扶贫措施“六张图”,以及一套套整齐完备的扶贫档案资料,让人一目了然。“在这个指挥部,可以点对点找到每个扶贫户大到年度脱贫状况、小到每项扶贫措施落实的情况。”该镇扶贫办工作人员日前对笔者说。

  扶贫攻坚,要用心,靠实干。用好用活产业扶贫、光伏扶贫、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保险扶贫、社会保障兜底七大扶贫举措,全县各帮扶单位使出十八般武艺:景毛乡着力在强化工作氛围、强化责任担当、强化政策落实、强化工作力量上下力气;永固乡通过逐户调查和大数据对比,将贫困户分为深度、中度、浅度三个档次。“分档的目的在于精准施策、精准发力。”永固乡副乡长高望昊介绍说。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志智双扶,拔掉贫困户思想上的“穷根”,培育“内生力”。

  景毛乡南小张村,曾是市级贫困村,苹果种植是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缺乏技术指导,苹果在产量和品质上缺乏市场竞争力。县农委把技术培训办到了果园、办到了农户身边,开展了病虫害防治、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冻害前后的果树管护等一系列讲座。果树专家、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振纲说,“尤其是前一段寒潮来临前预防措施和寒潮之后补救措施的普及和推广,对全村苹果结果率提高起了很大作用。南小张村的冻害减灾率仅为全县的40%。”

  新城镇蒙亨村的5000亩干果经济林工程规划,让贫困群众看到了希望。蒙亨村位于曲沃和襄汾交界处,地势不平,耕地少,地下水稀缺,不适合传统农业种植。镇村干部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引导群众适合山地种植皂角、花椒等经济林木。村委主任孙富荣说:“1500亩花椒,4年就能挂果,7年就能达到盛果期。到时候亩产经济效益6000元,村里人均增收4000元。”现在,蒙亨村已有7户贫困户参与了林木种植。

  扶贫攻坚,要用真情,靠真做。眼功、手功、腿功并用,才能提升群众的满意度。

  “王书记,进来喝口水。”见到“第一书记”王斌,正在路边聊天的吴家庄贫困户王家有就把他往家里拉,“多亏了王书记他们,我这条命才能保住。”80多岁的贫困户王家有是五保户,没有儿女,去年因为心脏病住了两次医院,都是王斌和村干部帮着照料。第二次出院后,正值隆冬,王斌担心老人取暖不方便,就把他送到了养老院过冬,今年初春天气暖和了才把他接了回来。

  贫困户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全力以赴把“咱家”的事办好。县公安局、水利局、国土局铺埋灌溉管道解决贫困户的浇地难题;县交通局、财政局多方联系筹集资金,对年久失修的道路硬化铺油;县金融办发动干部职工为“煤改气”的贫困户捐款3000元,为孩子患白血病贫困户筹集善款32264元。县供销社帮扶工作队得知所包联的一贫困户住院,立即赶往临汾医院看望,送上慰问品和2000元慰问金;得知古城镇曹家庄一贫困户因病去世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家中慰问,与扶贫办和保险公司联系,准备相关材料,亲自带着家属到各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县检察院帮扶干部赵惠萍每次走访包联户就像走亲戚,从不空手,哪怕拿几个饼子;得知包联户女儿考上高中后,亲自到县教科局了解政策,到学校沟通减免学杂费。县爱卫办帮扶工作队多方协调为患精神病的贫困人员办理了户口和身份证,让贫困户享受到了扶贫政策。贫困户家属手捧办好的手续激动地说:“有你们的帮助我们感到心里暖烘烘的。”县妇联帮扶干部带着自己做的馅和面到一贫困老人家中给老人包饺子、煮饺子。老人拉着妇联干部的手,眼里含着泪花,声声念叨着共产党就是好!

  真情真做真投入,不仅仅温暖着贫困户,也感染着周边的乡亲们。“在扶贫过程中,感受最大的是和普通群众更亲近了。”王斌说。担任“第一书记”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王斌与村“两委”积极探索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新思路。组建吴家庄家政服务队,开发蒲公英茶、茵陈茶、野生蜂蜜、野生柿饼,利用电商平台拓宽果农的销售渠道……一件件实事,让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襄汾县地税局副局长、帮扶工作队队长关民。他说:“走访贫困户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和村里的其他老百姓坐坐,问问他们的近况,听他们发发‘牢骚’,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路,感觉自己没做什么,但是下次再去的时候,发现他们对我们的感情就不一样了。”

  当下,襄汾县的脱贫攻坚正从“打赢”向“打好”转变。一字之差,意味着含金量更高、质量更高。(张建华 焦玉龙 王丽婷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