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卫家峪村:走在脱贫的阳光路上

2018-12-10 14:51: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隰县午城镇的卫家峪村,曾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脱贫致富引领村”。

  走进卫家峪村,当清晨的阳光洒向大地,静谧的村庄又迎来新的一天。整洁的村容村貌,是这个村的亮点。260多平方米的绿化广场,300多米的田园篱笆,在过水桥至村委的通道上,栽种着60株红叶海棠、55株卫矛球。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整个村庄显得静谧、安详。

  还记得今年春天,笔者遥看远处,荒山上种植的2100亩连翘已连接成片,泛着绿色的光,孕育着希望。细观近处,17座蓝色的瓜菜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山下平整的地上,山上山下两者相互辉映,构成了这个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今虽已进入寒冬,可昔日里生机盎然的景象,仍在笔者心中犹存。

  近年来,卫家峪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依托产业扶贫政策,发展梨果产业、发展设施农业、落实行业扶贫政策、使全村基本摆脱贫困,走向富裕。2015年卫家峪村79户贫困户237人,截至去年已脱贫77户231人。村民们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走向脱贫致富之路,全凭党的精准脱贫的好政策。

  依托优势促发展

  卫家峪村位于县城以南18公里处,主导产业为梨果和粮食种植。卫家峪村地形呈一川三塬,川地以种植粮食为主,塬面以梨果种植为主。全村耕地面积2300余亩,梨果面积1400余亩,果树1000亩,以红富士为主,玉露香400余亩,粮食面积800余亩。

  还记得,2015年卫家峪贫困户79户237人,卫家峪村村委及驻村工作队,按照县、乡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要求,精心组织,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标和最根本的出发点,在精准识别、精确摸底、精准建卡的基础上,调优产业结构,制定了脱贫计划和贫困户脱贫措施。

  卫家峪村梨果种植面积达1400余亩,有着发展梨果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光照好,昼夜温差大,梨果含糖量高。果树管理靠技术,为使村民增收,村委及驻村工作队,多次开展果树管理技术培训,从对劣质梨树进行改良换优,到核桃树修剪技术,共培训村民150多人次,帮助村民完成了170余亩果树夏季拉枝服务,完成了高接换优玉露香梨160亩。同时,还实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500亩,今年已完成了补接核桃树100余亩,并进行了一次夏季修剪作业。通过果树管理技术培训和服务,大大提升了果农管理水平,果品质量明显提高,卫家峪村的玉露香梨和红富士苹果不仅个大,而且含糖量远远高出其他地方的梨果,尤其是这两年,通过电商平台和线上线下的销售,卫家峪村的梨果远销全国各地,给农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去年3月,在县委书记李亚丽的协调下,卫家峪村及驻村工作队,协助县农发办全程参与了后川土地规划、平整、苗木调运栽植、密植园丈量及落实到户等工作,共栽植发展玉露香密植园282亩,其中涉及贫困户52户182人。

  发展特色调结构

  近年来,卫家峪村按照镇里规划,把瓜菜大棚建设作为农业产业脱贫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两委协助镇政府对沿川适宜发展大棚的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讲解政策,做思想工作,解决困难需求,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镇里为每户每亩提供3000元帮扶资金。“第一书记”、村干部积极跑贷款落实发展资金,通过努力,共为7户贫困户落实贷款33万元,全村9户共发展瓜菜大棚17座,今年每户蔬菜销售收入均突破万元。

  自主脱贫户薛福明,2016年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申请贴息小额贷款5万元,在自家的3亩地里种植大棚甜瓜和西瓜。2017年,三个大棚两个月时间就收入5.5万元,他的大棚甜瓜供不应求,最多一天收入了2000余元。现如今,他高兴地说:“现在3亩大棚的收入,等于过去8亩玉米4年多的收入。”(王凤

     

责任编辑:姚建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