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爸爸明天有事去不了了。下次、下次一定参加!”近日,记者见到隰县城南乡党委副书记兼和宿村党支部书记王太平时,他正在打电话。挂了电话,他挤出一丝微笑解释道,“孩子上幼儿园大班,明天有个亲子活动。本来都答应他了……”
在孩子看来,王太平是个“说话不算话的‘坏’爸爸”;在上级领导看来,他是“乡镇工作的‘行家里手’”;在城南乡群众来看,他是“百姓们的‘大管家’”。
勇挑重担 吃苦能干
2004年11月,出生于1980年的王太平,从一名教师转岗隰县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科员;2009年,担任隰县龙泉镇副镇长。自此之后的10个年头,他在两个大乡镇摸爬滚打,从一名羽翼未丰的热血青年成长为忠实担当的基层干部。
在担任龙泉镇副镇长期间,王太平牵头滨河路建设征地拆迁重点任务。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提出并坚持三步工作法,即:第一步解读政策,公告宣传、进村入户,窜地头、到炕头,细致解读;第二步入户摸底,查阅登记每家土地信息、土地纠纷,摸清底数、真实掌握化解存在问题;第三步因户施策,他带领干部认真研判每户存在的疑虑、社会关系、利益诉求,坚持标准,解决困难。在拆迁的这段时间里,他蹲点驻村办公,与乡村两级干部发扬“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完成了北段91亩和南段115亩的征地拆迁任务。
“白面书生也能拿下征地拆迁任务。”乡镇领导这样总结王太平。这样的评价,仅仅是他工作成果的部分肯定。
2013年,王太平担任城南乡党委副书记以来,一直致力于党建基础工作提升。2015年,他率先提出了为期3年的基层党建“查、改、建”专项整治活动,即:“对照查”,通过“查问题、查项目、查档案、查记录”,建好台账;“照单改”,以问题台账为基础,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持续建”,按照本支部制订的方案、步骤和要求,建好阵地、健全制度、建立机制、形成常态。通过专项整治活动,全乡19个党支部共解决各类问题162条。
通过3年的专项整治,全乡基层组织建设上了一个台阶。
临危受命 成绩斐然
2017年11月,隰县城南乡和宿村在省级督导过程中满意度不高,在省扶贫办挂号整改。2018年4月,王太平被任命为和宿村党支部书记、下乡干部。
上任伊始,和宿村道路两侧全是枯死的柳树桩,果园地头垃圾树枝乱堆,一派破败萧条景象。王太平召集村“两委”成员连夜开会分工,启动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拔除干枯柳树桩850余株、倾倒垃圾900余方,沿路柴堆、煤堆、粪堆全部清理。清明节过后,组织两个突击队,4.2公里道路两侧栽植玉露香1700株,主路两侧种植花草,安装竹篱笆1.8公里……曾经破败萧条的主路,焕发出了生机勃勃的光彩。
工作没有停止。王太平继续带领村“两委”干部对4个自然村村庄环境和通村路进行集中整治,白天督促集中清理村庄垃圾,晚上动员农户清理门前柴堆垃圾;在他的带领下,集中对村庄环境进行美化,粉刷墙壁、刷写标语、绘制宣传画。同时,对4个自然村所有主路和巷道命名:合和大道、正德大道,勤劳巷、孝亲巷等,以此弘扬倡导正能量,培育良好村风、民风。
环境好了,王太平看着2000多亩果园林下空地,萌生了创办公司的想法。他鼓励村主任领办自然人公司,与果农签订林下空地承包协议,发展林下经济。公司净收入分配分四块:20%留给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20%公司留存用于后续发展;10%给租地户;剩余50%全部用于兜底贫困户,解决无劳力贫困户脱贫支撑问题。今年,种植药菊80亩、土贝母115亩、蒲公英60亩、大豆等作物共380余亩,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了支撑……
不忘使命 当好“管家”
给和宿村留下什么?王太平一直在思考。
今年以来,王太平带领村委规范村务管理,实现了低保、救济救灾物资发放、重大资金使用等会议研究、民主公开;公开选聘保洁员、抽水员等公共服务岗位;建立完善了扶贫理事会、孝善养老基金会、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筹建了扶贫爱心超市,发放超市积分卡120张,孝善养老基金会成立并组织了募捐活动。同时,他主持在各自然村组建了文艺小分队,在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文艺汇演;利用“九九”重阳节开展孝老爱亲活动、“五好家庭”评选、孝善养老基金补贴等,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已经在和宿村悄然回归,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活动已经成为和宿村民劳动之余的生活大餐。
在王太平的带领下,和宿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曾被冠以“烂摊子村”的帽子被摘掉,取而代之的是“脱贫攻坚的典型、农村党建的示范、乡村治理的样板”,并先后接受了省、市、县观摩督导。
不夸张地说,和宿村已经成为王太平的第二故乡。在这里,村里人都知道有个王书记;他们不知道王书记具体管什么,但知道“有事就找王书记”。如今,他已经以一个普通村民的身份融入了和宿村,深深扎根到基层。
采访结束时,在车辆驶离和宿村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了这片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鲜红的党旗在高高飘扬。
记者手记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王太平担任书记以来,时刻保持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为民形象。他把青春的光和热挥洒在农村这片热土上。他以脱贫攻坚为工作目标,脚踏实地,扎根农村,从村庄环境到产业发展,从党建引领到精准帮扶,从干部作风到村风、民风,都发生了质的转变。在他的带领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他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认真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记者 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