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隰县通过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实施分类精准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一站式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治、“双签约”服务以及“136”政策等手段,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确保贫困群众健康有人管、患病有人治、治病能报销、大病有救助,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去年,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文,通报表扬了全国健康扶贫工作表现突出的45个贫困县,山西省仅三个县,其中,隰县榜上有名。
“活动日”周周都有 细心
“村里人一般都是小病经常扛,实在扛不住了,这才去医院,没想到政府还专门针对咱贫困户出了很多优惠政策,这下不怕住不起院了。”隰县城南乡石家庄村67岁的张秋生谈到健康扶贫小分队时深有感触地说。9月17日,记者跟随城南乡健康扶贫小分队,趁着果农午间休息和晚上下地回家时间,走村串户,为村民宣传解读扶贫政策,并对一些重点人群进行随访和义诊。
“健康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为解决贫困群众居住分散、就医不便问题,我们下乡送服务,上门做宣传,健康勤指导,让贫困患者不跑冤枉路,不花冤枉钱。”隰县医疗集团党委副书记、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城南乡卫生院院长马宝贵告诉记者,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突出宣传普及健康扶贫政策,及时更新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信息。加强慢性病管理服务,对常年用药、支出较大而没有享受健康扶贫政策的群众,逐户逐人排查,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协助办理慢性病手续;消灭医疗救治盲区,完善20分钟医疗服务圈。整合全县乡村医生资源,采取配齐配强、邻村代管等多种形式,尽快消除群众就医看病盲区。开展免费义诊救治,携带医疗仪器设备、药品,现场为群众进行免费义诊、医疗救治。
隰县卫体局局长李晋伟说,去年4月份,隰县卫体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统筹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成立健康扶贫小分队,分片划区,逐乡逐村,宣传政策,免费义诊,筛查慢性病,残疾鉴定,健康教育。去年累计健康扶贫114次,接受群众义诊、咨询1.8万人次,发放健康扶贫宣传资料5万余份,办理慢性病证4040人,实现了全县健康服务全覆盖。今年,为了优化服务、提升质量,隰县健康扶贫小分队由3支增加到13支,服务频率由每月一次提升到每周一次,使城乡群众不出门就享受到健康服务,提升了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去年9月份,省卫计委在隰县调研时,专门把隰县健康扶贫小分队“活动日”纳入调研推广的重要内容。
“双签约”惠民服务 热心
“前年6月份,因为给果树打药导致中毒,当时就赶紧给签约医生打电话,通过签约医生的协调,走了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得到救治……”隰县下李乡前峪村今年50岁的蒙新明说,“签约医生就像是咱们农民在县城里‘签下’的一个亲戚,跑前跑后帮忙办手续、找医生、住院报销等,要不是签约医生,咱根本不知道该咋办。”
“通过对这些人建档、分析,有助于我们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和康复,让每一位贫困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和规范管理。我联系着800多个贫困户,每天都能接到很多电话。”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瑞萍说。
在隰县人民医院,有一沓特殊的“台账”,台账上记录着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所患病种、签约医生、分管领导等。针对排查摸底调查确定的健康扶贫户,隰县各医疗机构建立起精准医疗扶贫对象台账,对因病致贫、返贫户实施动态化的分类精准救治措施。贫困户因病需住院治疗,随时与签约医生联系,签约的医生负责挂号、检查、住院等事宜,保证病人顺利入院。
据了解,目前,隰县97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分别组建两个“双签约”团队: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县里统一印发了“双签约”服务协议,明确了签约团队的职责。每份协议上均有乡村干部团队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这就意味着从村到乡,再到县,不管是哪个层面遇到问题,贫困患者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联系人协调、处理实际困难。
李晋伟说,按照省政府要求,“双签约”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因病致贫人口,隰县从战略和大局出发,不仅在每个行政村分别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而且把“双签约”活动覆盖面扩大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签约范围从当时的2241口人扩大到19300口人,实现了贫困户全覆盖。同时将新增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双签约”范围并落实“双签约”服务,确保“双签约”不漏一户。该县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贫困患者分类救治以来,全县患者外转率连续下降,从2017年的34.6%,下降到2018年的29.6%,再到2019年上半年的18%,基本实现了看病不出县。
扶贫政策具体化 暖心
“住院治病先交押金”“绿色通道”“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隰县的一系列动作让扶贫政策具体化,确确实实给贫困群众就医提供了便利。
隰县城南乡车家坡村72岁的高午生说,以前住院都是先掏钱,再住院,现在好了,住进去,出院时再结账,还不用跑腿,一个窗口就全办理了。去年他得了一场大病,住院花了14000多元,出院结账时,他总共掏了28.11元。
隰县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三保险”,个人缴费救助、免费适配辅助器具救助、特殊困难帮扶救助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报尽报。严格落实“136”兜底保障政策,住院医保目录外费用补充医疗保险“报销85%”。大力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工程,为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提供了政策保障,医保实际补偿报销比例由2017年的84.4%,上升为2019年的94.2%,综合保障率达到90%以上,贫困群众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同时,为贫困群众全部缴纳人身意外伤害伤残身故险和长期护理保险保费,构建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其他保险”的多重保障网。
“我们将上级部门的一系列政策,变成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落实,就是要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防得住病。”李晋伟说,目前,隰县患者在省内定点机构就医,全部享受“136”政策和“三保险三救助”医疗费用直报,“三保险三救助”健康扶贫政策100%全覆盖。2018年县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共接诊贫困患者住院3218人次、医疗总费用2713.82万元,贫困群众自付151.24万元,自付比例5.57%,自付比例稳控在全省要求的10%以内。截至2019年8月底,该县各医疗机构共接诊贫困患者2417人次,住院总费用2533.5万元,患者自付69.08万元,贫困家庭终于卸下了昂贵的医疗费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