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2015年以来,乡宁县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该县主要抓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引深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投资2.8亿元完成了新医院主体建设工程,2016年投运后,将中医院迁至县医院旧址,彻底改变县级公立医院办院条件。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余万元,将在职人员基本工资补助标准由原来的60%提高到80%。县级公立医院实行全部药品零差率销售,县财政按15%(中药按30%)补偿363.79万元。在重点专科建设方面,确立县级重点专科和市级重点专科9个,制定了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按70%基础性绩效工资和30%奖励性绩效工资进行考核兑现,将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技术水平、质量等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了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收费、检验、影像以及体检、财务管理等信息系统,与太原、北京等地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专家指导,有效提升重点专科建设水平。二是进一步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在大病保险试点工作上,认真执行省、市重大疾病补偿方案,实行付费方式改革,对30个病种开展了单病种支付结算,补偿比例达70%。启动实施了新农合省级医院就医即时结算工作,在县医院开展单病种付费病种20种,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50种。在扩大覆盖面上,2015年全县新农合参保177810人,参保率98.52%,实现了全县182个行政村全覆盖。新农合住院费用最高支付限额15万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县级医院达75%以上,乡镇卫生院达85%以上。补偿住院患者16137人次,补偿金额3954.14万元,切实缓解了群众就医负担。三是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机制。全县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通过网上采购结算平台采购基本药物,采购额达1418.97万元,财政补偿212.88万元。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形成的缺口,县财政按30%予以补偿。多年来建设形成的债务,县财政拿出808万元给予化解。投资40多万元,完成了8个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同时,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实行全额财政工资,为182名在岗乡村医生交纳新农保6.55万元,解决了162名年满60岁并连续在村卫生室工作10年以上的离岗村医和20名历史遗留小集体人员的养老问题。四是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利用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开展对口支援、专家带教、技术会诊等多种方式,将县级医疗机构的人才、资源、技术、管理下沉到基层乡镇卫生院。2015年,从县级公立医院重点科室抽调骨干组成10支医疗队,对基层卫生院开展对口支援活动,邀请10名省市专家,深入基层卫生院带教,使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在分级诊疗试点工作上,确定了79个病种在县域内医疗机构实行分级诊疗按病种支付结算。截至目前,县域内医疗机构已涉及补偿52个病种、2133人次、397万元,进一步推动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五是进一步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在人均经费基础上,根据工作实绩上浮0.8%-1%,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按比例分配给村卫生室承担,按月发放补助。充分发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联动作用,将基本药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全面置于平台运行,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扎实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累计建立居民健康电子档案228331份,建档率95.13%。对13043名高血压患者、1338名糖尿病患者、773名重性精神病患者以及15671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免费健康管理,对16758名农村适龄妇女进行了“两癌”筛查。农村孕产妇叶酸免费发放、住院分娩补助、出生缺陷防治等项目全面实施,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五苗”接种率均达99.7%以上,孕产妇和儿童两个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全面提升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张锋)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