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乡宁县以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抓手,以支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抓党建,搞宣传,强服务,提素质,解难题,“六招”走活中小微企业一盘棋,实现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第一招:实施产业引领,推进集群发展。针对“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乡宁县积极鼓励煤焦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山西永昌源集团加快拓展经营领域,进军非煤产业,建起了具有黄土高原和民族特色的戎子酒庄。同样身为焦化企业的隆水集团投资注册了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致力于翅果油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承担着我省片区扶贫开发项目“乡宁片区”的建设工作。两家企业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并可带动周边4180余户农户致富。积极引导村民转变观念,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走“抱团取暖”之路。如今,该县各类合作社近200家,入社农户1500余户,成为立足“三农”,面向大众的中坚力量。
第二招:推动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该县重点围绕“七大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向一、三产业拓展,引导有技能、资金和管理经验的个人、私营企业创办果品储藏、加工营销等经营性实体;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参股等形式兴办公益事业;引导重点企业加大投入,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增强带动效应。重点关注、引导、鼓励、扶持的琪尔康公司软胶囊项目已完成投资3.85亿元,建成翅果油树基地5.2万亩,年产值突破了3亿元,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小巨人”;戎子酒庄葡萄种植开发项目完成投资3亿多元,建成葡萄基地5600余亩,已步入“小升规”行列;云丘山景区开发项目已完成投资8.23亿元,现正积极打造5A级风景区,建设项目列为省级转型综改重大项目。另外,该县涌现出一批以通洋紫淘、清泉庄建材为代表的建材企业;以白蔷薇、金尧园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以赵垛生猪养殖、快乐波尔山羊为代表的养殖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崛起为该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第三招:破解融资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过程中,该县出台了重点中小微企业“惠商贷”工作办法。2015年,县委、县政府又把这一政策列入全县10件惠民实事之一。2015年,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共接到中小微企业办理“惠商贷”申请129家,发放贷款3270万元。“惠商贷”工作的开展,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招:鼓励技术创新,推进品牌建设。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重点围绕“技术引领、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加大科研经费投入,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知名度,大力发展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企业。截至目前,全县共有科技型民营企业8家,独立知识产权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著名商标4个。翅果油作为化妆品原料已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这是近5年来在全国范围内获批的第4家。戎子酒庄和琪尔康公司成立后十分重视技术研发工作。两家企业的技术中心均通过省级认定,将极大地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第五招: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企业素质。近年来,针对中小微企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实际,他们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带着学”的方式,坚持不懈地开展人才培训“春雨”计划。2015年以来,已先后6次组织企业家、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前往晋城、运城三县两市参观学习培训中小微企业平台建设先进经验。举办全县小微企业服务站工作人员素质提升培训班等等。通过学习培训,使服务者和企业认清了当前面临的状况,掌握了新常态下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第六招: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一是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并采用电视、标语、简报、现场咨询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县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通过开展“三送”活动,积极向企业宣传政策。2015年共计深入100余家企业开展了“一对一”帮扶活动,企业反映良好。三是充分发挥“乡宁中小企业服务网”和县级综合服务平台的宣传作用。投资注册的“乡宁中小企业服务网”开通已满两年,网站已发布和转载国家有关政策及企业信息千余条,为助推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引导企业搭建“省中小企业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信息。在省平台网注册企业215家,注册服务机构13家,注册专家13人。五是全面打造小微企业服务站,缩短服务距离。截至目前,该县已建立起7个小微企业服务站。六是把宣传典型企业作为服务的一个着力点来抓。采编的“乡宁县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煤乡掀起獭兔养殖致富潮”“戎子酒庄谋转型跨越发展走振兴之路”等50余条信息先后被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山西新闻网、临汾日报等多家媒体刊登和转载。 (曹东平)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