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异地扶贫搬迁显成效 百姓说住上新房真舒畅

2016-12-28 09:52: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乡宁异地扶贫搬迁显成效

搬迁百姓“住上新房心满意足”

  临汾新闻网讯 “住上新房后,交通便利、吃水方便,心情也舒畅了。”这是乡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后,老百姓最直观的感受。

  乡宁县位于临汾市西隅,吕梁山南端,西隔黄河,与陕西为邻,面积2029平方千米,辖5镇5乡、182个村委、1113个自然村、24万人口。该县境内山岭重叠,沟壑纵横,多坡地,少平川,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村与村之间相隔也非常远,给百姓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乡宁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按照高位推动,因地制宜,统筹资金,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那么现如今搬迁户的生活又是如何?12月14日,记者来到乡宁县昌宁镇南阁村搬迁户王苏菊家中。王苏菊住在一楼,此时她正与孙子一起看电视,地板砖、壁纸、门窗、家电一应俱全,装修风格与城市居民家相差无几。

  说明来意后,王苏菊高兴地告诉记者,新房子宽敞、温暖、舒适,原来想都不敢想这辈子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王苏菊家有五口人,今年11月一家人从昌宁镇石珂村搬到南阁村,住进了110多平方米的新房里。“原来就住在三孔土窑洞里,每天都要担水吃,非常费劲,冬天自己生火取暖,很不方便。现在真好,用水有了自来水,取暖有了集体供暖。”王苏菊看着孙子说,原来由于交通不便,想着让孙子就近上学,但是现在离县城近了,而且交通也方便,所以准备把孙子送到县城的幼儿园上学。

  易地扶贫搬迁仍然让王苏菊一家享受着住进新房的喜悦。同样,西交口乡南塔村村民闫怀龙也感受到搬迁后的便利。

  今年40岁的闫怀龙一家是2012年第一批搬迁户,原先他们一家5口人住在距离县城40余公里山村的五孔窑洞里,除了用水不方便外,通讯与交通也是他们最大的障碍,坐在家里手机根本没有信号,每次打电话都要爬到山顶找有信号的地方。除此之外,他们想去县城还要走近3公里的山间土路,才能到公交站点,所以没有重要的事,他们很少进城。

  “现在好了,出了门走几分钟的水泥路,就能到达209国道上的公交站点,公交车直接通到县城,非常方便。不单是我,我们村的人有事没事就去城里转一转。”闫怀龙指着家里的无线路由器说,不但交通方便了,坐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手机信号都是满满的,再也用不着上山找信号打电话了,而且家里网线、有限电视都已安装。

  不仅如此,闫怀龙还告诉记者,原先同村的村民,由于生活不方便,许多人都搬走了,易地扶贫搬迁后,生活各方面很便捷,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又搬了回来。虽然他家住的还是平房,但用闫怀龙的话说,住在新房里面的感觉不一样,要比窑洞阔气得多,心满意足了。”

  “南塔村有6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相距最少有3公里左右,而且全是土路,交通非常不便,异地扶贫搬迁后,6个自然村的居民全部集中在了一起。”该村村委主任闫海水说,这样一来既便于管理,开展各项工作也很方便,下一步他们计划把6个自然村全部合并在一起,用南塔一村、二村、三村来划分。闫海水介绍,原先村里的居民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匮乏,每天打麻将、打扑克来消磨时间。但现在,信息发达、交通便利,大部分居民想的最多的就是如何挣钱,怎样改善生活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同时文化精神和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乡宁县共完成移民搬迁2465户、9500人,新建住房2465套、22万平方米,建成和在建移民安置点39个。“十三五”期间规划搬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707人,2016年完成搬迁2500人,已全部落实到户到人,目前承接信贷资金4105万元,开工建设项目16个,开工率达100%。

  “搬得出”这只是实施异地扶贫搬迁项目的第一步,关键是要“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乡宁县坚持以脱贫为目标,与创业就业相结合,持续强化扶持,增强搬迁户“造血”能力,推动搬迁户稳定脱贫、发展致富,顺利实现省级“脱贫摘帽”,确保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记者 田志华


     

责任编辑:实习生卫慧婷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