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乡宁县属于省定贫困县,为使2017年实现省级贫困县“脱贫摘帽”,该县以问诊把脉、对症开方、精准治疗的方式,找病因、除病根,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问诊把脉,精准判断致贫原因。脱贫攻坚贵在精准,只有全面详实掌握扶贫工作整体情况,精准掌握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工作中,该县充分发挥11个市直机关包联帮扶本地11个贫困村的作用,把市县帮扶干部和县派“第一书记”进行有效融合,并择优选派干部组成扶贫工作队驻村帮扶。同时,县委出台《干部驻村帮扶督查考核办法》,将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信息在包联村公示栏公开,将结对情况录入贫困对象建档立卡信息化平台进行跟踪督查管理,成立6个督查组定期督查帮扶干部的到岗情况、工作进度和帮扶成效。
目前,全县共组建89个工作队,选派驻村干部1513名、“第一书记”50名,已按照“一户一档一卡一策一干部”的总体帮扶思路,完成全县36个贫困村、4723户贫困户和15710个贫困人口的干部入户对接工作,真正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底子清、情况明、病因准。
对症开方,切实引导农户脱贫。摸清底子,找准路子只是手段,在此基础上因村施策、因户定法,分类指导、对症下药,切实引导贫困户真脱贫、真致富才是目的。
全县扶贫工作队、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通过进村入户、座谈交流、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宣讲相关扶贫政策、核实贫困人口基本信息、了解产业现状、分析致贫原因、征询发展意愿、量身制定脱贫规划。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研究制定瞄准一个目标、健全三大体系、建立六大机制、实施九大措施的“1369”脱贫攻坚思路。
目前,该县已完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基本信息、致贫原因、脱贫需求等核实征询工作,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了精准分类,制定帮扶计划351个、解决群众难事127件、落实帮扶项目32个。通过进一步精准识别后,该县的扶贫工作从目标不准的“漫灌式”扶贫,转成了更为精准的“滴灌式”扶贫。
精准治疗,依托产业脱贫致富。实现脱贫致富,归根结底要靠产业支撑。该县按照“长抓种植,短抓畜牧”的工作思路,坚持项目扶持到村、措施落实到户,积极培育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产业带动脱贫,变“输血”为“造血”。
该县通过大力发展核桃主导产业和苹果、葡萄、花椒、米槐、翅果、玫瑰、牡丹、中药材8个特色产业,为农民致富提供产业支撑。其中,全县核桃面积达到15万亩,农民人均0.75亩;苹果面积达到4.5万亩;酿酒葡萄面积达到6000亩;翅果种植面积达到5.2万亩;黄芩、柴胡、连翘等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玫瑰1000亩,双季米槐5600亩。全县千亩以上的“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60个,占总村数的33%,其中水果村15个,核桃村30个,花椒村7个,翅果油树村7个,长山药村1个。目前,全县经济林效益已经显现。
同时,利用畜牧养殖“短平快”致富功能,培育尉庄乡金源生态农场、光华镇七郎庙规模养牛公司等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让贫困户融入到产业发展的产业链中,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牛、羊、猪、鸡等规模养殖,抢抓国家扶贫政策机遇,积极发展种养一体的特色养殖,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稳定增收。
与此同时,该县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要求,以光伏发电扶持脱贫、生态旅游推动脱贫、网络电商帮助脱贫、易地搬迁拉动脱贫、生态补偿助力脱贫、教育扶助推进脱贫、转移就业稳定脱贫、社会保障帮扶脱贫等九大措施,稳步推进脱贫工作扎实开展,在全县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扶贫、全面发展”的大扶贫格局。 (党冯亮)
责任编辑:实习生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