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水:我想让云丘山更美

2017-02-21 22:19:53 来源:临汾新闻网

“云丘山真的很美,我想让她更美。”

——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连水

  临汾新闻网讯 人物简介: 张连水1959年5月生,山西乡宁县枣岭乡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山西省第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现任隆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优秀厂长”山西省农村改革发展30年功勋人物——杰出农民企业家”等殊荣。

  20日中午,记者见到参加市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列席代表张连水,这位风尘仆仆的企业家,还是那么客气,还是那么朴实谦恭。在记者眼里,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生命。30年前,他勇立潮头,承包煤矿,挖煤炼焦,煤焦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15年前,他带领乡亲栽树播绿,致力于濒危翅果油树的研究和保护,健康产业做得红红火火。12年前,他将企业发展转向绿色产业,挖掘地方文化,开发云丘山特色旅游,旅游产业做得远近闻名。他现任隆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琪尔康翅果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拥有员工1500多人。

  云丘山是他的至爱。他说:“云丘山真的很美,我想让她更美。”2005年当他决定投资云丘山开发时,全家人都反对。

  当时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家里人说:“你把钱都烧了,扔到山里了。”但张连水没有动摇,他认准的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大趋势,看重的是长远发展。他认为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是低碳经济,甚至是无碳经济。

  云丘山,是一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圣地,这里延续2000多年的中和节是从唐至宋传承下来的传统节日,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活化石”。可惜当今在其他地方中和节已经湮灭不存。每年农历二月十四至十六,来自晋、陕、豫等地的数十万民众自发聚集到云丘山参加庙会,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青年男女求美满姻缘、生育繁衍。

  他怀着深情对记者说,2003年5月我就有了投资云丘山的念头,5月的云丘山,漫山翠绿,树茂清幽,景色迷人。站到山峰,放眼眺望,高山之上,云雾缭绕,山色因云彩的飘忽不定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云彩则因山的高低不同而错落有致,真可谓“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云丘山一带是黄河文化的大摇篮,是汉民族文化以至华夏文明诞生和繁荣的原始载体。这里有全国规模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季相观叶植物枫叶山、柿子林,秋季到来,红叶遍山,层林尽染。这里的植被是全覆盖式的,高的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树,低的是茂密的灌木,更低的是种类繁多的花草,满山皆绿,四季飘香。所以云丘山是一个值得投资开发的好项目。

  张连水告诉记者,从2005年开始,我们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旅游策划机构对云丘山旅游景区发展进行全面规划编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就这样执著地一步一步开发着这片绿色资源,挖掘着深藏于其中的民俗文化。景区总面积210平方公里,云丘山雄奇险峻、风光隽秀,人文景观30余处、自然景观50余处,在历史上素有“河汾第一名胜”之美誉。

  目前,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现有员工766人。多年来,在各级政府、国家扶贫办、省市县扶贫办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景区历经10余年的开发建设,累计投资11亿元,完成景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建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满足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养生的消费需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要实现云丘山旅游提质增效,必须走旅游与文化结合融合的路子。张连水说,2009年,云丘山“中和节”正式获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我们每年在景区举办中和文化节,还成功举办了云丘山全国征联大赛、全国摄影大赛、云丘山红叶节、山西省楹联艺术家云丘山采风、云丘山花馍文化艺术展等重大活动。《云丘山摄影集》《云丘山楹联集》《云丘山》等书册也相继付梓。云丘山传说故事、云丘山民歌、云丘山历史人物、云丘山民俗等专集正在整理之中。同时,这里还是全国摄影基地、美术创作基地和楹联创作基地。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山西省电视台先后10多次对云丘山秀美进行了专题宣传。可以说,云丘山景区的知名度和文化内涵在不断提高。

  十多年的不懈努力,11亿元的开发投资,张连水和他的团队把云丘山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他还走访民间文化传人,挖掘整理了中和文化资料。云丘山山门外便是教民稼穑的后稷故里稷山县,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云丘山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我不后悔。开发云丘山,有价值。”张连水说,“不过,原先不知道这么费劲、这么复杂。”的确,他经历了许多的苦和难。景区居民的搬迁是第一难事。首批搬迁涉及到3个村108户。旧房产评估,分类定价,面积一对一对换,漂亮的单元楼建好了,搬迁却难以进行,因为没有小院,不方便,也不习惯,更因为故土难离。于是,又重新建设了成排的小院型移民新村。头绪繁多,情况复杂,超乎预想。210平方公里的山要租赁,国有林木需要管护,集体和居民个人的林木需要购买,景区的旅游线路投资,每延长一米最高达到2500元,山上每个台阶的实际费用,最高的达到1800元。目前,仅人员工资一项,每个月在105万至110万左右。张连水说,景区开发的初衷就是要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村民致富;村委有利益;企业有利润,我们始终坚持这“三个有利于”的理念发展旅游产业。

  位于云丘山境内的大河村、坂尔上村,两村委共计496户1860人,为改善景区周边村民的居住条件,景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投资1.285亿元,先后完成移民新村建设85680平方米,涉及大河村、陈家岭村、塔尔坡村、康家坪村等9个自然村、458户居民,实现了整村搬迁,投资460万元,新建2200平方米半寄宿制的移民小学一座。同时,配套实施新村街道硬化、绿化、亮化、净化、污水处理厂,实现部分村民锅炉集体供暖,饮水安全。

  受区位条件限制,云丘山周边土地基本都是旱地、山地,地块小、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很难实现机械化作业,土地撂荒较严重。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景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以550元/亩的价格同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保障村民土地流转收益。目前,景区已流转土地3180亩,实现土地连片耕种、机械化作业,其中2200亩用于种植小麦、玉米、杂粮等作物,小麦亩产271公斤、玉米亩产499公斤。偏远的地块栽植附加值高的翅果油树,并同当地村民签订管护、采摘协议,让农民在享有土地流转收益的同时获得管护、采摘双重收入,实现了景区同周边村民双赢的良好效益。

  张连水作为有名望的企业家,深感肩上的责任和担子沉甸甸的。对大山的眷恋,对员工的爱戴,让他丝毫不敢懈怠。他要让云丘山成为集观光、休闲、度假、种植、养殖、文化、养老为一体的宜居之地。他正在筹划建设五星级宾馆、游泳馆、三星级会议中心、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教育基地、抗日纪念文化园、学校、医院、养老院;他正在筹划“两区两村”──塔尔坡农耕文化体验区、康家坪民俗文化体验区、前庄“云丘人家”养生度假村、后庄“云丘山居”养生度假村;他正在筹划把五保户请进塔尔坡等村的宜居小院,免费食宿,直到养老送终。在未来规划中的14个大型项目中,有关社会和公益的占到78.5%!“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村庄。”张连水给了云丘山新的面貌,云丘山也留住了他的心。

  记者 胡丽丽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