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七郎庙村:有了支柱产业 腰包鼓了心气顺了!

2017-04-16 21:31: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在吕梁山南,乡宁县光华镇七郎庙村在党支部一班人带领下,抓党建、强基础、壮产业。目前,该村逐步走上了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个体私营经济等多门路发展的健康之路,米槐、獭兔、肉牛三大产业成为该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多年前的七郎庙村组织活动场所破烂不堪,人员工作精神涣散,老百姓土地撂荒全村没有一条经济主线。面对这一现状,村党支部认真分析探查存在的问题,围绕加强班子的自身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集体办公、不准吃群众的请、不准沾群众的光、不准落后于群众、不准以权谋私,做到自身正、身边清、办事公,党支部成员干工作做事情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面对土地撂荒,道路艰辛,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干部多方筹资购置机械,拓宽改造全村20余千米田间机耕道路,整理土地3000余亩,彻底改善了农民耕作条件,解决了道路难种地更难的问题。

  对多年闲置的撂荒土地,党支部发动群众积极承包,为了调动老百姓积极性,解决实际困难,由村党支部一班人出面筹资,承担一大部分土地整理费用,鼓励大户带动小户,做到家家有地种,人人有活干。

  看如今的七郎庙村,“和谐”“民生”“连心”3座跨河大桥相继架起、60户移民搬迁工程稳步推进、东宽水村自来水和西宽水村“提水工程”顺利完成、3处文化广场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奠定基础、24000平方米街巷道路硬化为百姓出入提供方便。

  针对群众想挣钱盼致富,但缺乏致富项目这一实际状况,村党支部确立了“大力改善农业基础,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进而以党员干部为主,发动群众多方考察,最终选定以种植和养殖为发展龙头。种植业以米槐为主,养殖业以肉牛、獭兔养殖为主。目标有了,规划也出来了,但是很多群众怕担风险、怕赔本,想干不敢干,开弓没有回头箭,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村党支部所有成员毅然率先垂范,决定在致富路上先行一步,勇敢地以身探路。支部给所有成员下了硬指标,要求每人选好一个项目,带出一个好头。相继成立了乡宁县农家福双季槐米有限公司、福兴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万头肉牛养殖基地、晋晟养猪专业合作社等。采取支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支部总体把脉,公司统一协调,提供技术服务,农户自主经营,基地逐步壮大。同时,将全镇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纳入这几个公司、合作社,给予扶持帮助,带动他们发展产业,脱贫不返贫。

  目前,全村种植米槐6000余亩,50余万株;养殖业生猪存栏1000头,獭兔存栏30000只,鸡存栏30000只;农产品加工(槐米茶等)也在生产运营中;投资4500万元已完成了万头养牛基地一期工程,牛舍的土建工程和近千头优质种牛的购进。至2018年,计划牛存栏达到1万头,形成饲草青贮、饲料加工、母牛繁育、肉牛育肥、光伏发电、有机肥生产的产业链。以米槐、獭兔、肉牛三大产业为依托,七郎庙村形成了人人上项目、个个谈买卖、你追我赶、共同致富的发展氛围。

  七郎庙村党支部创先争优、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离不开他们这支主动作为、善于作为、担当担责、苦干实干的好班子、好支书;实现产业富民,离不开他们这支敢谋敢抓、善谋善抓、为民谋利的好班子、好队伍;实现产业富民,离不开一些先试先行、为民着想的企业、合作社和农户。

  三大产业并驾齐驱,成为拉动七郎庙乃至整个光华镇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推动产业发展,助力村民致富,使村“两委”班子在党员群众心目中的威信树了起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更强了,农民群众腰包鼓了、心气顺了,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目标更近了。

  (闫琳


     

责任编辑:付基恒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