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百岁老人的故事,听过的很多,见过的很少,这是记者平生第一次见到过的百岁老人,她的生活状况和健康方面的综合情况,比起采访前的预料,让人惊喜了许多。
吉英子家住尧都区县底镇翟村,出生于1916年6月21日。“老人生活可以自理,每天还可以自己做一顿饭”吉英子老人的孙媳陈芙蓉给记者说明了情况。老人的饭食就是以胡萝卜、白菜、豆腐为主,外加一个鸡蛋,不食辣、少肉、多汤。
今年42岁的孙子郭进寿说,奶奶一直住在他家里,在他的印象里,奶奶从来没闲过,平时除了吃饭,看电视,唯一的爱好就是干活,大小活总想干一点,不让她干,她反而会偷偷地干,郭进寿的母亲翟引根,今年68岁了,是老人的三儿媳,是个多年的农村赤脚医生,在她的关照下,老人经常喝点蜂蜜、姜汤之类,所以平时不感冒,腿脚不便时,贴点膏药,或简单的按摩一下,才使这位百岁老人得以腿脚灵活,思维清晰。
据走访左邻右舍了解,吉英子老人去年还在家里用手一颗一颗地脱粒玉米1000余斤,该村的退休教师田文通还说,老人每年天气暖和的时候,还去地里挖菜,遇到村民时常常是主动地微笑打招呼,老人的通情达理和劳动美德让村民们非常敬重。
吉振国是老人过继出门的儿子,今年刚好78岁,虽然过门出去,但还住在一个村里,多少年来一直对老人尽着孝道,时不时地过来看看老人,关注着老人的生活细节,令人感动地是,在采访的偶遇现场,吉振国正在给100岁的母亲在床边剪着脚趾甲,并告诉记者说,母亲生于1916年,过去受旧社会封建思想的陋习,脚是受裹脚致残长期变形的,必须20天剪一次,否则指甲会长到脚肉里面的,顺着吉振国手指的方向,我们在吉英子老人脚面的另一面,看到其脚趾挤压扭曲造成的残酷画面,也是让记者平时第一次见百岁老人的同时,也第一次沉重的感受到,这的确是旧社会妇女社会地位低下,遭受封建陋习摧残的一种见证。
吉英子的丈夫去世得早,30岁时就守寡至今,老人的脾气有点不好,对子孙教育比较严格,一直倡导后代靠勤奋劳动致富,受吉英子老人思想的影响,子孙后代到现在家家都是小康,人人都是爱劳动的模范,就连五世同堂年龄最小辈分最小的3岁小孙孙也时常帮老奶奶拣些柴火。老人勤劳的美德就这样一代代往下传着,感染着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老人的生活很俭朴,思维也能与时俱进,这几年老人的生日总是在极简单地形式中度过,当听说子孙们要在给她闹个百年寿辰庆典活动,吉英子老人马上权威性表态说:“人家国家不提倡大操大办,咱们请亲戚简单吃顿饭就行,绝不能收礼。”在吉英子老人的坚持下,家人和亲戚们为她过了个简单而热闹的百岁家宴。之后,闻知此事的乡亲们纷纷称赞,百岁家宴不仅体现了一个百岁老人的可贵品质,也反映了一个五世同堂的勤俭家风。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