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贺家庄乡位于尧都区东部丘陵地带,东与浮山县接壤,南与襄汾县为邻,北与大阳镇相接,西与县底镇相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但这里有一个流传二百余年的特有民俗延续至今,那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吃蒸饺。
贺家庄乡的蒸饺是用开水烫面,包上饺子馅,在蒸笼上蒸熟的。饺子皮晶莹剔透,透出绿色的蔬菜,看上去色泽鲜艳。热腾腾的蒸饺,蘸上香醋蒜泥,一口下肚,那股子鲜香味啊,再挑剔的食客也很容易满足。
关于这一习俗,还有个动人的传说。清乾隆年间,村中首富吉员外家业鼎盛,粮食生意兴隆,有幸走进了紫禁城,将平阳府东山面粉进贡于宫中,供皇家贵族享用。乾隆三十八年,紫禁城里建起了威严肃穆的九龙壁。定期走宫的吉员外被深深吸引,他便贿赂工匠师傅们获取了设计图纸,想在自己府中也建一座同样影壁。
乾隆四十年,吉府九龙壁建成,竣工之日引来了乡里上千人前来参观,参观者无不赞叹。消息很快传到了乾隆爷的耳朵里,乾隆爷大怒,立即派出两千精兵前往查处。吉员外忙安排工匠师傅们连夜建造了偌大门厅,将影壁圈于门厅之内。
两千将士来村后,走遍了吉府的大小庭院,连搜三遍,究未查处结果。问其村民,因吉员外是远近有名的开明绅士,为乡里做过不少善事,村民皆以无知此事答复。将士们满腹踌躇,担心就此回京,怕是死罪难逃。
因这几日,将士们吃住皆在吉府,得到了吉府的盛情款待,尤其是不重复的一日三餐尽是人间美味。有一士兵因此感触急中生智,对领头将军说:“听说乾隆皇帝近几年经常请巫师、道长进行施法,求长生不老。近日,听得谗言,人若能吃百样饭菜,便可增寿延年成为神仙,正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说到这里,领头将军愁眉解开,决定将吉府厨师带上,明日立刻回京面圣。
这位厨师名叫苏巧生,乃邻村苏寨村人士。他精湛的厨艺赢得了乾隆爷的欢心,将士们也免得一难。一晃大半年过去了,今已是年关腊月三十,本应做一桌无比华美的盛宴,然而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咋做这年夜饭了。苏巧生想到这大半年来,为了侍奉好皇帝忍辱负重、饱尝艰辛,再想想今后的路途渺茫无尽,他想到自杀、逃跑。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这也许是他在这里做的最后一顿饭了。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地叹了口气,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对此百般赞扬,表示要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苏巧生无奈服毒自尽了。
吉府上下为了纪念这位功德无量的厨师,遂就在当年正月初一吃扁食,并向邻村乡亲发出倡议一同纪念。就这样,这一独特的民俗在贺家庄乡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靳朝辉)
责任编辑:王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