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一个人发展到一支舞蹈队,从毫不起眼到屡获奖项,从没资金、没场地、没支持的“游击队”过渡到相关部门认可的“正规军”,郭雅娴带领舞蹈队一路披荆斩棘,历尽坎坷艰辛,终于收获了掌声荣誉与认可支持。
迎接挑战 脱颖而出
郭雅娴现任尧都区群艺馆爱艺艺术团舞蹈队队长,多年来带领团队成员参加大小演出近千场,所获殊荣不计其数。其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去年参加的一场比赛,舞蹈队也因此脱颖而出。
去年11月,经中国保健品协会临汾分会推荐,郭雅娴报名参加了2016“幸福相约,舞动夕阳”首届全国中老年春节联欢晚会山西赛区文艺汇演选拔赛,郭雅娴团队参赛节目是《筷子情》,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曾多次被搬上舞台。但为了这次比赛,舞蹈队又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在服装道具和舞蹈细节上做了改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初选,《筷子情》在内的36个节目顺利进入决赛,节目录像被送至山西太原赛区,最终由中央台与山西赛区共同评审,《筷子情》因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民族情怀而被列入2017年春晚名单,将有机会代表山西登上央视老年春晚舞台。
通过这场比赛,郭雅娴团队的舞蹈表演功底得到尧都区群艺馆的充分肯定,并邀请其加入,正式更名为爱艺艺术团舞蹈队。据郭雅娴介绍,舞蹈队能取得如今成就不是朝夕间完成的,期间漫长的积累过程,是不曾与外人道过的艰辛。
厚积薄发 华丽蜕变
爱艺艺术团舞蹈队在郭雅娴的带领下风生水起,但舞蹈队成立之初却是困难重重。当年,郭雅娴在天津舞蹈学院就读编导专业,毕业后却没有从事相关工作,直至退休才重拾舞蹈爱好。
2000年,退休后的郭雅娴出于对舞蹈的热爱,组织成立了钢花舞蹈队,每天她都会拿上自家录音机,叫上几个要好的姐妹在东关桥头翩翩起舞,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她的行为渐渐感染到周边居民,加入舞蹈队的人越来越多。2002由郭雅娴带领的年钢花舞蹈队参加了市电视台举办的老年活动,他们因表演蒙古特色节目《草原颂》而广为人知。
攻坚克难传承文化长年以来,在市区的东关桥头路边总能看到郭雅娴带着舞蹈队活动的身影,即使数九寒天,舞蹈队成员依然坚持早、中、晚锻炼。“从前实在是找不到合适的室内活动场所,所以大伙儿冬天只能在外面受冻。我们舞蹈队队员平均年龄都有60岁了,老年人本来身体就不好,还要克服天气等不利因素,尤其是有些舞蹈中有趴地、跪地等动作,这最考验老人们的身体素质了。”郭雅娴说道,“还好我们没有放弃,如今苦尽甘来,今后有专门的排练场地了。”
“舞蹈队能取得今日成绩,不枉大家辛苦付出。同时,作为临汾人,能有机会代表山西走上央视春晚舞台,我们倍感骄傲和自豪。”郭雅娴说,“今后我们会加倍努力,踏实前行,在节目编排上也将侧重挖掘临汾当地特色文化,将民族舞蹈发扬光大。”
记者 李羿玫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