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年来,面对吸毒人数逐年上升,戒毒(康复)工作点多、面广的形势,尧都区区委、区政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的工作理念,确立了“五位一体”工作机制,在全区探索建立了“四化一回归”戒毒工作模式,实施了社区戒毒(康复)中心全覆盖。
毒品的泛滥,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吸毒人员既是吸食毒品的违法者,也是被毒品侵蚀的受害者,更是需要医疗救助的患者。截至目前,尧都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512人,社区戒毒人员38人,社区康复人员4人,强制隔离戒毒人员57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15年12月,尧都区禁毒委被国家禁毒委授予“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
摸底排查常态化
与“毒”作战,必须从源头上斩断“毒根”。尧都区禁毒委举全民之力,联系村组、社区、单位禁毒员和禁毒志愿者,将禁毒工作纳入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联合社区、禁毒、治安、派出所、刑警、巡警等警种,摸底排查涉毒线索,发动人民群众检举揭发,严厉打击涉毒违法犯罪。
强化摸底排查流动吸毒人员、隐形吸毒人员、失控漏管吸毒人员;对易藏身制毒的窝点和物流快递行业进行监督和检测;重点排查宾馆旅店、休闲娱乐场所、日租房、出租屋……积极强化基层基础和科学管控,社区禁毒工作不断发力。2015年度行政处罚吸毒人员186人,责令社区戒毒31人,强制隔离戒毒43人;成功破获公安“0934”特大制毒目标案,查获成套制毒设备、缴获毒品甲卡西酮300余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破获毒品刑事案件27+起,有效打击了毒品犯罪,遏制了毒品的蔓延。
在查处吸毒违法活动的基础上,尧都区鼓励吸毒人员主动登记、自愿接受戒毒,全面部署吸毒人员收治、收戒、收押工作,鼓励一般吸毒人员自愿参加社区戒毒。根据《戒毒条例》第七条,戒除毒瘾3年,报请上级公安机关不再进行动态管控,为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正常生产生活提供了保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管理管控精细化
针对滥用毒品复吸率高、戒断巩固难、融入社会难、管理管控难等问题,尧都区禁毒委为此创新制定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协议》,对报到接收、签订协议、定期约谈、定期尿检、定期评估、心理矫正、严格请销假制度、违反协议通知警告、终止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以及对严重违反协议报告公安机关责令强制隔离戒毒进行了严格规范。
针对在册吸毒人员这一社区重点关注对象,贾得乡创立了分色管理法、路东办事处创立了分层次管理法、段店乡创立了网格管理法,尧都区禁毒委融汇众家之长,及时总结出台了网格分级管理法,在全区进行推广。对有固定住处、固定工作、固定联系方式,能够及时见面、自觉接受尿检、服从管理者确定为一般关注对象;对无固定住处、无固定工作、无固定联系方式,不能够及时见面、自觉接受尿检、服从管理者确定为严重关注对象,及时通报公安机关布控。
同时,尧都区禁毒委以专(兼)职禁毒工作人员为纽带,依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成员,借助基层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家庭成员,对吸毒人员进行“五个一”帮教管理,依托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中心,加强与基层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志愿者、家庭成员的联络,实现了对吸毒人员管理的全覆盖,有效提升了吸毒人员的管理管控工作水平。
帮扶救助多样化
戒毒康复的最终目的是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尧都区禁毒委以人性化帮扶救助为抓手,针对生活困难群体,在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扶持、帮扶救助、社会保障方面给予帮助,帮助戒毒人员从身体上、心理上戒除毒瘾,帮助戒毒人员克服生活困难,树立生活信心。几年来,先后帮助31人加入了新农合和养老保险,9人实现了再就业,12人得到了临时生活困难救助。
通过帮扶、救助使吸毒人员摆脱毒瘾并踏入工作岗位;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社区康复人员逐渐走出心理阴影;通过加强基层工作,夯实了禁毒工作长远根基……上下齐心,用爱心挽救吸毒人员,用爱心回应百姓期盼。这些是尧都区禁毒委开展社区禁毒工作、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一个个缩影。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下一步,尧都区禁毒委必将按照《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提出的宏伟目标,在和谐社会的阳光下,冲破毒品阴霾,还群众一片明亮的蓝天。
记者 赵文家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