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乡风建设凝聚正能量

2016-12-22 11:28: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今年以来,尧都区紧抓基层文化建设这个关键,用心“播种”文化,以和谐文化做支撑,以人文精神注动力,收获了乡风文明,凝聚了发展正能量,助推了社会和谐稳定。

  精织网络“全覆盖”。该区一是文化建设接地气。大力实施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农村电影放映“村村通”工程,重点解决好农民看戏难、看电影难、看书难等问题,累计建成标准文化室23个、农家书屋40个、文化休闲场地36处,打造了尧庙文化长廊、车站幸福院等文化活动场所。二是抓引导聚人气。重点抓好文化墙这一宣传载体,围绕24字核心价值观和城乡建设,绘制了吴村新24孝图,段店乡“中国梦”主题图、乡贤街文化魅力图等主题文化墙。乔李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三是抓组织聚心气。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均设立文化站,配备了文化工作人员,成立了书画院、文艺社团等,组建了舞蹈队、秧歌队等40余支文化队伍,吸纳文化人才和爱好者近800余人,真正实现了文化组织和文艺队伍全覆盖。

  巧搭载体“情满怀”。一是挖骨干出激情。请出文化能人,挖掘能歌善舞的文化骨干,壮大文艺队伍,带领群众学表演、搞活动,极大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二是结对子出感情。针对村民文化素养低、层次档次不高等问题,开展城乡文化互助,聘请区文化馆、各社区艺术团体的教练10余人,与各村文艺队结对子,定期指导排练新节目、新动作,使队伍水平大有提升。三是搭载体搭出真情。先后策划举办了戏剧下基层、“爱在初秋、情系百姓”“播种梦想、放飞希望”等专场晚会,邀请各村的文化队自导自演,收到了空前的效果,昔日在台下看戏的群众成了台上的“主角”。

  民俗文化“遍地开”。一是传承戏曲文化。梨园堂定期进行蒲剧的唱练活动,如今剧团里不仅有老一代人的身影,更多了年轻人的加入,草根剧团风采重现。二是打造武术文化。有4个武术培训班专门开辟了练武场,每天数十名群众坚持练习,发展培育了青少年武术队员20余名,传承尽在一招一式,对决彰显真铁功夫。三是弘扬民间文化。每到重大节庆日,金殿镇的抬阁和贾得乡的威风锣鼓都走上街头,让村民们一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此外,还有卧虎山下的生态体验,特色文化“一乡一品”格局初步形成,传统民俗文化在基层中更加根深叶茂。

  文明新风“拂面来”。一是让孝贤成为主流。利用重阳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孝老爱亲教育,依托道德大讲堂、尧都好人推选、公民道德宣传日等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的道德意识,涌现出了一批孝顺闺女和孝顺儿媳。二是让好人成为主角。在村庄设立功德榜,评选互助、诚信、敬业、勤俭、孝敬等5个方面的模范,宣讲身边好人事迹,逐渐形成学模范、赶先进、讲道德的文明氛围。三是让道德成为风尚。重点开展尧都好人评选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帮扶生活困难群众,办力所能及的好事,激励农民争星创星、争当好人,形成了积善成德的价值认同。(李艳庭)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