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 温暖城市
临汾新闻网讯 “三月春风暖人心,雷锋精神永相随。”3月3日上午,在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市区多家单位、学校、社区、社团纷纷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营造出了“爱心涌动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
当天上午,在平阳广场西广场、广奇广场、向阳西路孤独症康复学校、荣军康复医院等地,市直单位的干部职工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干劲十足,捡拾花池、草丛内的垃圾废物,清洗广场地面、台阶、护栏……不少过往市民也纷纷加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雷锋精神,弘扬新风尚,凝聚正能量。
“我们不只是在学雷锋日才这样做,我们经常到这里做志愿服务。”在市区荣军康复医院,一位志愿者说,志愿者们不怕脏、不喊累,铲运垃圾、粉刷墙面、擦洗栏杆,以实际行动表明志愿服务不仅要有善心和热情,更要付诸于行动。
志愿在行动,温情暖人心。在市区向阳西路孤独症康复学校,记者看到暖心一幕,来自临汾开发区地税局的志愿者们自费买来了手鼓、风筝等乐器和礼物,与孩子们一起唱歌、游戏、做手工,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爱心涌动城市,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是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载体。”市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充分展示志愿者的时代风采,彰显志愿服务的道德力量,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营造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记者郝海军
敬老爱老
临汾新闻网讯 3月3日,市招商局和其他单位的志愿者来到尧都区中心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为他们提供志愿服务。
“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充分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尊老敬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我们要把雷锋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传承和传递传统美德。今后,类似的活动我们还要经常组织。”市招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韩晓芳摄
传递爱心
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郭秀婷)3月4日上午,由团市委、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牵头的“困难家庭志愿同助”活动启动,20多个志愿帮扶团队及尧都区解放路小学四(4)中队少先队员来到尧都区解放东路办事处贾庄村,看望42岁的白倩菲一家人。
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周方正介绍,今年2月,他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则崔女士发出的求助信息:在上厕所时,4岁的小女儿白雨恒跑丢了,望好心人帮忙找回自己的孩子。这条信息在朋友圈被迅速转发,临汾蓝天救援队也在第一时间帮忙寻找,最后才发现这是一场闹剧。原来孩子根本没有丢失,崔女士只是在刷所谓的存在感。同时,周方正还了解到,崔女士有3个孩子,最大的孩子才10岁;她的丈夫白倩菲,经营的喷绘生意冷清,生活困难。
得知事情的原委后,周方正第一感觉是这个家长的行为太可恨,但又怕该女子精神状态不好,影响孩子们的成长。想到此,他急忙寻找心理医生等志愿者帮助这一家。
活动当天是星期六,白倩菲的3个孩子都在家里。值得庆幸的是,孩子们的心理都很健康,但由于营养跟不上,他们的个头均比同龄孩子低。
捐赠书籍、玩具……少先队员、志愿者们纷纷伸出援手,尽其所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定点帮扶
临汾新闻网讯 3月3日,建设社区居委会携手社区卫生服务站志愿者一行20余人,来到临运小区开展“学习雷锋、服务社会、提升自己”慰问活动,为辖区居民送来春天里的温暖。
“孩子们和居委会的同志,每月都会不定期地来看望我,特别欣慰……”一位卧床多年的老人说。志愿者们表示,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为老年人志愿服务,时刻把他们的困难挂在心上,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过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
记者 郝海军 摄
关爱老人
临汾新闻网讯 “太谢谢你们了,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关心我。”3月3日,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来到尧都区土门镇鸦儿沟村83岁孤寡老人程引莲家里,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老人患有白内障,其丈夫和儿子已离世,靠每月的210元低保维持生活。目前,该中心志愿者建立了长期帮扶计划,希望能给老人送去温暖。
记者 郝海军 摄
言传身教
临汾新闻网讯 3月4日,中行莲花池支行和北青支行组织员工到汾河公园志愿捡垃圾。此次活动,多位员工带着孩子一同参加。她们说,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树立环保意识,并积极倡导他人从自身做起,爱护坏境。
记者 韩晓芳 摄
身体力行
临汾新闻网讯 3月5日,春秋出租车公司“雷锋车队”的爱心的哥来到临汾西站,在站外广场开展义务清扫卫生活动。“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我们雷锋车队是一支以传承雷锋精神为宗旨的爱心团队,大家要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让更多的出租车司机加入我们的团队,传承雷锋精神。”雷锋车队”的负责人说。
记者 苏亚兵 杨全 摄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