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源头管控采用清洁能源

尧都区:六方面入手 铁腕治污取得成效

2017-03-23 21:08:2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去冬今春以来,全市经历了数次重度污染天气,给市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利影响。面对目前的环境保护新形势,尧都区委、区政府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区直相关部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经过外部考察、实战历练和摸索总结,从“源头管控,燃烧革命,产业升级,项目推动,铁腕治污,机制创新”六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全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效果。

  控煤、抑尘、洁气、滤水、净土,实施源头管控

  控煤方面,在155平方公里市区规划范围内,全部淘汰燃煤锅炉。压减煤炭消费量142万吨,压减煤炭产能30万吨。严格控制燃煤质量,建立煤炭管控机制,严禁不合格煤炭进入市区及周边重点区域,打击非法销售高硫劣质煤;抑尘方面,强化建筑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加强施工渣土车辆管理、强化道路交通扬尘治理,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行动;洁气方面,严控露天焚烧行为,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减排治理,加强汽修行业环境管理,加大臭氧污染防治力度,强化餐饮油烟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滤水方面,对焦化企业焦化废水、煤矿矿井水、饮用水水源地、河道水库环境等进行深度治理,稳步提升水质;净土方面,对全区土壤污染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编制应急预案,完成全区化肥、农药、农膜污染防治规划,完成重点区域(七一渠灌区,龙祠、土门水源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估,开展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构建全区土壤污染防治体系。

  改锅炉、清周边、治炉窑,实施燃烧革命

  市区15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所有燃煤锅炉全部淘汰,周边重点区域10t/h及以下燃煤锅炉全部进行“煤改电”煤改气”改造。同时,对周边重点区域8个乡镇及汾河办事处191个村、83894户居民,以及44个城市社区、14100户居民生活和采暖实施“清洁化”工程,预计到2019年,这项工程将全部完成。

  尧都区现有工业炉窑要升级污染治理设施,10月底前,最低达到烟尘每立方米100毫克、二氧化硫每立方米250毫克、氮氧化物每立方米400毫克的排放标准要求,同时鼓励改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

  产业升级,中小企业提档升级,全部进入工业园区 2017年底前,完成东方恒略、同世达、海姿、欧环的提档升级,重点做好4家铸造企业、6家医药企业和两家印刷企业的入园工作。关停全区所有“小散乱污”企业,对所有企业产尘物料堆场及装卸传输过程实施全密闭。

  与此同时,尧都区将启动贾得工业园区10项基础配套项目,实现“九通一平”,抓好110KV变电站工程、供暖工程、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和给排水管网工程、9公里园区铁路专运线工程、10公里天然气工程、长临高速与园区道路连接的高速引线工程、循环路网及绿化工程;启动1000亩标准化厂房项目,12月底前,完成工程建设并正常运行。

  项目推动,让清洁能源遍地开花

  2017年,尧都区将完成东城供热“无煤化”改造,对东城海姿供热公司2×100t/h锅炉进行清洁燃料改造;完成市区集中供热管线建设,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89万平方米;实施市区居民生活和采暖清洁能源改造攻坚工程,宜气则气,宜电则电;新增清洁供热面积657万平方米。改造连片棚户区12786户,356.24万平方米,改造城中村面积159.1万平方米;还将投资63亿元,启动实施汉能移动能源产业项目。

  监督,有铁腕、有体系、有联动,保效果

  尧都区将对环境违法行为,采用限制生产、按日计罚、停产整治、移交司法等综合手段,严格督促落实整改;建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四级网格 监管体系;发挥人民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职能作用,强化环保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利用媒体监督力量,宣传正面典型,曝光违法行为;发挥人大作用,推动环保执法工作。

  机制配套,创新机制,打造尧都模式

  尧都区将采取驻厂监管、限产减排,错峰生产、限号出行等措施,认真贯彻执行《临汾市二氧化硫管控工作方案》。引入“第三方治理”模式,进行专业化治理。推进依法治污、联动治污、全民治污,充分发挥人大执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的作用,推动整改工作任务落实。坚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理念,建立环境污染“大治理”尧都模式,实现“污染源管控化、企业排放达标化、城市规划区无煤化、平川区清洁化”的目标,守护临汾的碧水蓝天。

  记者 苏亚兵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