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眼下,高考仅剩一个月时间,考生们进入了冲刺阶段,有些家长甚至比考生还紧张、焦虑,寝食难安。为了确保孩子精力充足,大鱼大肉成了家常便饭,保健品也是日常必备。殊不知,家长过分的关心已成为考生的“枷锁”。5月4日,记者走进师大实验中学、临汾市第三中学等学校,对部分高三学生进行了采访。大多数学生表示,最怕的就是父母天天念叨考试成绩,同时希望父母以平常心面对高考。
“父母专门给我转了学,因为课程紧中午不回家,他们每天晚上都给我加餐,还特意制定了营养食谱,要是考不出好成绩真对不起父母的这份苦心。”王坤在我市一所私立学校就读,因为是艺术生,年初时全国各地考专业课,所以文化课耽误不少,他的父母多方打听后,就给他专门选择了一所补习学校,专门攻读文化课,希望他能考出好成绩。
“自从进入高三,每天早上天不亮爸爸就起床为我做早饭,送我去学校。”谈起父母的辛苦,王坤感慨地说,自从上了高三,父母就再没有午休过,每天吃过午饭后,他们就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看着表,掐着点叫他上学。
对此,王坤说:现在班上许多同学因为高考瘦了,而我反而胖了一圈,父母的这份爱,我会永远铭记在心。”高三年级的陈静表示:最怕的就是父母说,你一定要考上一本、二本之类的话。进入高三以后,学习负担明显重了许多,尤其是最近一个月,大家每天都复习到很晚,我只想对父母说,相信我,我一定会尽力的。”采访中,许多考生都希望家长能以平常心对待高考,不要制造紧张气氛。
高三年级的王欣茹表示,她的英语成绩不是很好,在家里每次谈到功课,父母总要“揭伤疤”,其实为了提高英语成绩,我一直在努力,希望父母不要再念叨了。”考生紧张,家长也不轻松。
刘春英的孩子即将面临高考,她有些担忧:这段时间我可能有些神经质了,也知道孩子学习压力大,作为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就是控制不住,老是去问他、逼他。”这段时间,刘春英比孩子还紧张,整天给孩子购买各类补脑的营养品,生怕孩子吃不好、睡不好。哪知道,这样一来孩子非但没有打起精神,反而整天昏昏沉沉,成绩直线下降。
无奈之下,她只得咨询老师,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刘春英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原来这看似关心孩子,实则让孩子压力倍增,每天学习到深夜,导致白天精神不佳。
“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经常抽些时间让孩子去公园放松放松,做一些体育锻炼。”刘春英告诫其他家长,孩子的高考成绩是十多年知识的积累,而不是靠几个月速成的,只要孩子不紧张,保持正常的心态,以饱满的精神迎接高考就可以了。
记者苏亚兵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