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抗战老兵孙宗武:年轻党员“撸起袖子加油干”
“欢迎你们!赶紧进来坐。”6月27日上午,正在练习书法的孙宗武老人听说有客人到访,立刻放下手中的毛笔,在长子孙亚平的搀扶下,热情地招呼大家落座。91岁高龄的孙宗武,在战争年代腿部受伤,行动不便,但是精神矍铄,声如洪钟。
2015年9月3日,孙宗武作为抗战老兵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盛典。
“那天我身体不好,旁边跟着医生,但当坐着车通过天安门广场,看到国家领导人和那么多群众举着国旗,我激动地一直招手,直到累了也不愿意放下。”回忆当时的情景,老人依旧满腔热情。
“现在有这么好的待遇,要感谢党和国家。我年老了但志不衰,还想继续为党和人民作贡献。”孙宗武说,这些年他写了500余首歌颂祖国、歌颂新生活的诗词。
“‘四个全面’新理念,民族复兴梦圆成。”孙老用临汾方言认真地朗诵,一字一句都充满了真情实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96岁生日到来之际,孙宗武老人唱响了人们熟悉的旋律,他特意换上了印有“党在我心中”的T恤,借此表达一名拥有74年党龄的老党员对党的热爱与忠诚。
记者苏亚兵
客运队员梁赟:奉献自己 服务乘客
6月27日上午,记者在临汾西站出租车候客区看到,城市客运管理处驻站工作人员梁赟正在帮一位乘客放置行李。“好好服务啊!”每送走一辆出租车,梁赟都不忘提醒出租车司机,然后又转身回去,继续帮乘客提行李,招呼乘车。
梁赟今年41岁,自2014年临汾西站开通以来,作为一名驻站客运人员,每天除了维持客运秩序外,还为乘客提供各类服务。现在还好,我们在出租车候客区有一个不足3平方米的小办公室,高铁刚开通那年,我们都是露天工作,出租车司机还可以坐在车里候客,我们只能站在外面。”“2014年7月临汾西站开通,那时很多出租车都不愿意来这里拉客,最后一班的乘客几乎很难打到出租车。”梁赟说,针对这个情况,他们一方面和各出租车公司商量,号召党员司机站出来,为最后一班乘客提供服务,而遇到雨雪天气,出租车司机实在不愿来的话,他们只能一趟趟义务送乘客了。
“2015年元旦前后,临汾下了场大雪,路面积满了雪,我们提前组织的出租车有限,到了晚上9时之后,还有几十名乘客滞留在出租车候客区。”梁赟说,虽然这些乘客都表示自己想办法解决回家问题,但他还是放心不下,考虑再三,准备亲自将这些乘客送回家。
“那天送了三趟,当把最后一位乘客送回家时,已经半夜了。”回想起那年冬天的事儿,梁赟说,在他刚被派驻临汾西站时,领导就曾提过要求,不允许将乘客滞留在站内”,有了这条规定,不管多么辛苦,他都会想办法让每位乘客回家。
“在送乘客回家的路上,一位乘客和我聊天,突然问我是不是党员,我点头说是,这位乘客感慨地说,关键时刻,冲在最前锋的还是共产党员。”梁赟说,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也因为这句话,他对自己的身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2002年6月,面对党旗宣誓时,梁赟就有一种神圣感。那年冬天,再听到那位乘客的感慨后,这种感觉再次涌现。如今,临汾西站配套各种客运资源,公交班线日渐完善,出租车愿意晚班候客,乘客滞留情况几乎不会出现。可梁赟依然等候着、坚守着,只要乘客需要,他就会站出来。
记者杨全
最美祝福献给党
6月28日,尧都区车站社区党支部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文艺演出活动,社区支部党员、在职党员、网格员与居民欢聚一堂,将最美好的祝福献给党。舞蹈《张灯结彩》、再唱山歌给党听》,女声合唱《美丽中国梦》、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党》……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表达了大家对党的无限祝福和构建和谐社区的决心。记者成华 摄
汾西县佃坪乡崖底村第一书记孟凡奇:扎根基层 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2015年8月,汾西县佃坪乡崖底村来了一名年轻的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王晋对到来的年轻人有许多疑虑:村里条件艰苦,这年轻人能不能干得了?”两年时间过去了,如今这名年轻人用自己的勤奋和踏实打消了王晋的疑虑,也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这名年轻人是孟凡奇。
“第一次与孟凡奇见面时,我热情地接待了他,虽然嘴里没说什么,但心里却不太乐意,我希望能来个年龄大点的、成熟的、有经验的,没想到来的是个年轻娃娃。”王晋直言当时对孟凡奇的看法,但经过两年时间的相处,孟凡奇用自己的行动,凭借年轻人的想法和闯劲,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认可。”崖底村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山村,村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经商,留守的多为老人,靠种几亩薄田维持生活。进入农村之前,孟凡奇对农村工作充满信心,但在工作、生活中,他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如今他已经融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把农民脱贫致富当成了自己的事业。
“只有尽心尽力投入到农村工作中,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才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孟凡奇说,得到老百姓认可,工作才能开展的得心应手。”崖底村共有6个自然村,由于地处山区,部分老百姓仍然居住在土窑洞中。每到汛期,开展汛期险情排查登记就是一项重要工作。
2016年7月8日,汾西县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特大暴雨,崖底村也遭受了严重的灾害,柏叶头自然村最为严重。接到险情通报后,孟凡奇投入到抢险一线中。这一次,孟凡奇冒着生命危险,抢救出了危房当中80多岁的张银秀老人。
“那次雨水很大,一些土墙都坍塌了,在排查时听到一间房子里有呼救声,当时孟凡奇没有丝毫犹豫跳过坍塌的土墙跑进了老人的院落。”王晋介绍,我们赶到时,老人所住的窑洞已经出现了裂缝,不时有水从裂缝中淌出。看到当时的情况后,我们决定立即撤离危房,孟凡奇把老人背出了房屋,并协调村干部给老人安置了安全住处。”通过这件事,孟凡奇用满裤腿的泥水和真心帮老百姓的行动感动了许多人,他在农村扶贫攻坚中的许多做法,也赢得了老百姓的支持。
为了带老百姓脱贫致富,孟凡奇考察项目,自己出资搞养殖试验。2016年夏天,经过市场考察和了解,孟凡奇看中了黄粉虫养殖。他购置了养殖箱、书籍和资料,向养殖专家学习请教、积累经验。
“黄粉虫生活能力强,喂养简单,麦麸、青菜、瓜果皮均可喂养,是饲养家禽及鱼、龟、黄鳝、蝎子、蜈蚣、蛇等特种养殖不可多得的好饲料,市场需求量大,特别适合老年人养殖。”孟凡奇介绍,经过近一年的摸索,养殖中有失败也有成功,目前养殖项目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下一步计划对有意向的农民进行养殖培训,讲解养殖技术,联系收购厂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作为基层工作的一名党员,我牢记责任,老百姓也看着我们的行动。”孟凡奇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扎根基层,用实际行动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记者张春茂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