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农商行:66年风雨沧桑 平阳大地生出瞩目成就

2017-07-14 09:47:39 来源:临汾新闻网

赤子情怀 反哺桑梓

  临汾新闻网讯 拳拳赤子心,殷殷赤子情,灼灼赤子梦。

  盛夏七月,汾水河畔,尧都农商银行在市区九州广场搭起舞台唱好戏,用15个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为平阳大地和社会各界献上一片浓浓赤子情怀。

  如今,无论在市区大街小巷,还是在尧都区各个乡镇,尧都农商银行的营业机构随处可见。这个以“尧都”命名的银行,是尧乡儿女自己的银行,是为璀璨平阳经济社会建设、人民金融生活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主力军。

尧都农商银行建立普惠金融长效机制,通过“访客户、送服务、促发展”为客户普及金融知识,提供金融服务。

  146个自助网点,291台自助机具,99个惠民自助终端,1辆流动服务车。尧都农商银行为我市504个小区的9.6万户居民、120个市场街道的1.5万户商户、372个行政村的9.7万农户建立金融服务档案,架起了诚实守信的致富桥。

  在泥泞的山间小道,一串串足迹印证着尧都农商银行扶贫征程的艰辛;在现代化的办公场所,一本本日志记录着尧都农商银行心系“三农”的真情……

  善谋者行远,实干者功成。尧都农商银行从刘村一间小窑洞中走来,从66年风雨沧桑中走来,伴着尧乡每一天的日升月落,在平阳大地生出瞩目成就。

  “真金白银”助力经济

  临汾机场、汾河公园、集中供热、鼓楼南北街道路改造、临汾市人民医院……60个市政重点项目,关乎民生,益于百姓,政府发力,尧都农商银行80.2亿元信贷助力。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上,落实到扶持产业发展上,把金融资金源源不断输入到实体经济中去。

  尧都农商银行年均累计投放400亿元用于支持“三农”和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第一季度,新增发放贷款449笔、金额24.92亿元。其中企业贷款37笔、金额22.73亿元;个人贷款412笔、金额2.19亿元。支持中小企业上缴税款占全市中小企业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促进2.6万闲散劳动力再就业,服务覆盖的中小企业占到全市中小企业的80%,投放的中小企业贷款占全市金融机构的55%。

尧都农商银行遵循“到户调查、眼见为实”的原则,为商户上门服务,现场办贷。

  服务范围广。在扎实做好尧都区支农金融主力军的同时,尧都农商银行将服务半径延伸至安泽、古县、侯马等全市各县域,与市中小企业局签署了《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合作协议》,解决全市小微企业担保难题;与市工商联、妇联联合开展金融服务对接活动,深入各县进行信贷、理财、代理业务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响应速度快。急政府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依托科技创新和倾心实干,率先承担尧都区惠农直补一卡通发行工作、尧都区新型社保卡批量代理征缴工作,优先支持汾河公园、临汾机场、集中供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城中村改造、鼓楼南北街道路改造等市政重点工程,全力保障民生建设。

  支持力度大。尧都农商银行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优势,积极参与政府产业基金,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优先支持政府PPP项目和重点项目,把信贷资金投向最符合国家鼓励政策、最有希望发展壮大、最渴望金融服务的实体经济当中。尧都农商银行提供支持的60个市政重点项目中,支持金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5个,最大限度满足地方经济建设融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下,坚持不抽贷、不压贷、稳续贷,每年投放10亿元“冬储资金”支持地方骨干企业度过“严冬”,投放116亿元“续贷资金”为272名客户减轻融资成本3248万元。

  为适应客户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尧都农商银行对现有网点功能进行了整合与提升,在电子渠道建设上,通过广布自助填单机、自助发卡机、零辅币自助柜员机、惠民自助终端,上线“快柜”设备,电子渠道替代率达到75%以上;在移动金融建设上,接通微信、支付宝收单渠道,推出了以“晋享生活APP”为主体,以“晋享一码通”和“聚合POS机”为两翼的系列互联网金融产品,形成了集代理缴费、信用卡、理财、国际业务和收付结算于一体的完善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体系;在服务附加值提升上,精心打造了“尧宝”儿童主题银行这一品牌,以亲子娱乐、素质教育、才艺展示、积分奖励、社区活动等载体,实现了新时代年轻客户群体的特色金融服务。

  帮政府分忧,当好政府信赖的“责任银行”。

  助企业解难,当好企业发展的“伙伴银行”。

  为客户着想,当好居民身边的“贴心银行”。

  作为临汾的本土银行,尧都农商银行以“真金白银”助力实体经济,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深耕沃土 普惠金融

  “点到乡,机到村,卡到户”。

  尧都农商银行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达到100%,让更多群众特别是农民享受到均等化、便捷化、现代化的金融服务,全力打造农村金融服务的“百姓银行”。

上门调查商户金融服务需求,打造了“提前介入、充分授权、两人调查、双人上会、三日放款”的快速审批流程。

  普惠服务“村村通”。

  “家门口的银行”——2015年1月,尧都农商银行赴天津农商行考察了“天津市政府十大民心工程”之一的惠民自助终端金融服务。随即,因地制宜在辖内372个行政村全部设立了“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通过安装助农POS、惠民自助终端、ATM机等自助设备实现了基础性金融服务“村村通”。同时,强化与地方政府、财政、国税、地税、农林、学校、医院、烟草、电子、社保等单位的合作,对自助机具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惠农补贴代理发放和民生缴费公共服务的“一站式”对接,农民不出村、不排队即可办理小额存取款、查询、转账、缴纳水电费、电话费等业务。截至目前,尧都农商银行在农村地区布放的ATM机平均每年交易112.2万笔、金额16.7亿元;惠民终端每年交易54.2万笔、金额4.5亿元;助农POS每年交易2.7万笔、金额1028.8万元。

  “可移动的银行”——依托3G网络通讯技术,尧都农商银行将营业终端“搬进”流动服务车,定期深入交通不便的行政村、集市、厂区提供上门服务,为客户办理小额存取、转账汇款、银行卡等业务,为偏远地区的涉农补贴发放、批量开卡、核对账户信息、代理养老保险、金融知识宣传等工作提供了高效支撑。特别是今年批量代理农村居民新型养老保险以来,尧都农商银行已通过流动服务车为120个行政村的5.6万户农民发放金融社保卡,占总发卡量的24%,确保全区农村社保批量代收付工作的顺利完成。

  “不关门的银行”——通过大力推广网银业务,尧都农商银行采取上门服务、现场指导等方式,培育农户的支付习惯,同时结合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第三方支付刷卡等产品,丰富了农户的支付渠道。今年以来,尧都农商银行又研发上线了晋享生活APP、扫码付、一码通、聚合POS等,用一张卡、一部手机、一个APP,覆盖本地的居民、商户、公共服务业等领域,最大限度地提升普惠金融的可获得性。截至目前,已开通手机银行38264户,个人网银69005户,微信银行121212户,晋享生活注册67436人。

  精准服务“村村通”。

  “全员访客户,送金融服务下乡”的工作机制,“班子包片、部门经理包点”的下乡责任制,尧都农商银行深入一线了解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需求,加强精准投放、有效融资。

  全员自上而下深入社区、门店、村镇、工厂,做到“三个到位”普惠金融政策宣传到位、每户的金融需求了解到位和“三个100%”与客户沟通到位走访率、建档率、服务率达到100%。目前,尧都农商银行已全面完成372个行政村的9.7万户农户的金融服务建档工作。同时在全区创建信用村318个,信用村占比达到85%,其中省级信用村42个,市级信用社68个,县级信用村106个,乡级信用村102个,敞开为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平均每年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1万笔、金额2.1亿元,基本满足农户生产经营信贷需求。

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园区+农户”“基地+农户”等方式,推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推进现代服务“村村通”。

  在做好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上,尧都农商银行牢牢把握农村金融形势新变化,主动适应农民金融新需求,建立新型农村金融服务长效机制,让更多的农民在更广的领域享受金融服务。

  2016年3月15日,尧都农商银行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农民信用卡,打破传统信用卡对职业、人群的门槛限制,填补了农民金融消费领域的服务空白,使农民也能享受到“先消费、后还款,随用随刷,随有随还”的信用金融服务,打造农村消费金融新模式。

  此外,尧都农商银行还以福农卡为载体,依托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助农POS、小额信贷、代理业务等产品,让福农卡成为农户办理各种金融业务的“一卡通”。进一步拓展“银医通”金融服务模式,实现“社保、金融、诊疗”一体化服务,使诊疗卡、社保卡均可在医院自助机具上办理门诊挂号、充值、结算、查询、预约等业务。同时,按照“风险可控、适应需求、位置合理”的原则,升级或新增农村网点和村级便民金融服务点,在辖区广布零辅币自助柜员机、惠民自助终端、“快柜”设备,让农民充分享受到电子化金融服务的快捷方便。

  尧都农商银行根固于农、业本于农。把普惠性金融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为农业、农村、农民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优化金融支农水平,尧都农商银行一直为此不懈努力、奋力前进。

  千方百计 倾力扶贫

  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

  尧都农商银行结合金融扶贫工作要求,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领导组,制定并下发《尧都农商银行关于开展金融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尧都农商银行“助力脱贫攻坚商户雪中送炭”全员进村入户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对金融扶贫工作进行部署,在全行推动金融扶贫工作开展。

  融力于扶贫,加强机制建设。

建设社区金融服务站,打造百姓身边的“贴心银行”。

  发放10938张“驻村金融指导员”联系卡,发放宣传资料15800余份,设置了180个宣传栏,刷写了105条扶贫宣传墙体标语。通过上门走访、发放宣传资料、网点宣传等方式,累计宣传890余次,服务人次达到78000余人……这是尧都农商银行为摸清贫困户基本信息,实施“一户一档”工程以来的收获。

  为有自主经营计划的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支持贫困农户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加入农业合作社、基地园区以及其它扶贫产业的农户提供5万元以内的信用贷款,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产经营,同时依托扶贫产业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地位,形成极具竞争力的实业联合体,提高抗风险能力……这是尧都农商银行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金融需求实施的“产业强农”工程。

  与妇联、残联等部门沟通协作,充分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作用;努力扶持城乡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妇女、大学生村官、农民工、残疾人群体创业就业;开展针对贫困学生的业务宣传、专题讲座和贷款受理,加大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力度,让助学贷款惠及更多家庭困难学生,增强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这是尧都农商银行精准对接贫困人口就业就学金融需求实施的“助力圆梦”工程。

  融智于扶贫,创新融资模式。

  尧都农商银行积极实践“五位一体”扶贫工作模式,即政府支持、银行投放、保险保障、实施主体使用、贫困户承贷并受益的扶贫小额信贷模式。通过政府、保险公司、银行三方 共同承担降低银行风险,实现帮扶人、帮扶对象、产业实体共赢。

  2017年3月份与人保财险公司对接,商讨“五位一体”扶贫小额信贷保险保障事宜,并制定“五位一体”扶贫小额信贷实施办法;与尧都区扶贫开发中心签订了《尧都区特色产业金融扶贫合作协议》,达成相关对扶贫贷款进行风险补偿金及贴息的支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保障兜底作用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的发放;与尧都区扶贫开发中心对接“五位一体”事宜,拟选定有巢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实施主体,大力发展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该公司拟建3.3兆瓦的光伏发电设施,3兆瓦上网,0.3兆瓦自用,建成后一年可实现电费收入390万元。

  大力推进“公司+农户”联动脱贫模式,重点支持销售收入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重点培植具有区域优势、地域特色的产业,助力企业发展,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更稳定的工作岗位。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充分利用龙头企业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为贫困户提供生产原料、技术支持和订单合同,使他们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从而带动贫困户创业致富。

尧都农商银行“赤子情怀”文艺晚会现场。  闫锐鹏 摄

  融情于扶贫,增强普惠效能。

  尧都农商银行在国家级贫困县——汾西县设立支行,填补了汾西县缺失10年之久的农村金融服务空白。汾西支行26名员工,把心扎在汾西,把家安在汾西,精准扶贫,助力“三农”。

  在做好尧都辖区金融扶贫工作的基础上,尧都农商银行在总行机关和城市型支行抽调精干力量,每批组织起31人的扶贫攻坚队帮助汾西支行开展帮扶工作,目前已组织了四批。汾西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640户,其中未脱贫户7116户,2016年已脱贫户2524户,分布于全县8个乡镇。在信贷支持上,对符合“四有两好”(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有贷款意愿、有收入保障、信用观念好、遵纪守法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有需即贷、马上就办、边评边授边发放”的原则,按照扶贫小额信贷“一次授信、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及时予以信贷支持,对有合理需求的贫困户实现信贷支持全覆盖。

  如今汾西支行已及时发放扶贫贷款5000多万元,创设就业岗位7000多个,每年带动农民人均增收2000余元,为汾西县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坚强的金融保障。

  尧都农商银行立足尧都,走向域外,融进扶贫攻坚大战场,用服务拓宽市场、用奉献成就梦想、用诚信打造品牌、用文化塑造形象、用信念追求卓越,围绕“行稳致远,打造现代金融集团”的奋斗目标,用1800双坚实臂膀全力打造支农助小的普惠银行、服务致胜的零售银行、资金创效的现代银行、健康发展的绿色银行、同担共进的魅力银行。

  这艘金融旗舰已经启航,目光坚定,步履矫健!(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尧都农商银行提供)

  编后 尧都农商银行帮政府分忧、助企业解难、为客户着想,为临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坚强的金融保障。尧都农商银行不但在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惠民服务等方面锐意进取,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社会公益尽心尽力,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也有利于银行的长远发展,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银行形象。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张茜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