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尧都区姑射山仙洞沟风景名胜区内有一口清代大铁钟,虽历经300余年风雨,但铁钟上面的文字依然非常清晰。
这口大铁钟现保存于仙洞沟景区内一建筑处,钟体浑厚结实,顶部及底部略有损坏,但整体保存完好。铁钟顶部有莲花图案,底部则有八卦图形,纹饰优美,周身布满文字。铁钟靠上部位周身有十六个大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皇帝万岁”太子千秋”。钟身的中间文字很多,均为当时铸造铁钟时参与“信士”的姓名,其中男人名字较多,根据名字的“字辈”特点可以判断,钟身上所列的名字有兄弟多人同时出现。女性“信士”也不少,但没有一个以全名出现,皆是“信女范门王氏”高门傅氏”杨门赵氏”等。在铁钟“信士”名字之下是铁钟的铸造年代,“康熙五十二年二月(1713年)”。
“这口大铁钟声音洪厚清亮,传播距离远,原来悬挂于建筑廊檐下的梁柱上,后来文物修复时保存到这里。”景区工作人员介绍,这口铁钟铸造于康熙五十二年,这一年正好是康熙皇帝的60岁生日,根据铁钟上的16个大字可以判断,既有为皇帝祝寿之意,也有善男信女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企盼。这口铁钟历经300余年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当时极高的铸造水平,而且钟上的文字对景区当时的文化和历史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文/图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