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尧都区贺家庄乡清乐院村没闲地、没闲人。“地里种满了树,人都忙着哩,侍奉地里的‘摇钱树’。”4月18日,记者见到清乐院村党支部书记张云山,他笑着对记者说,“你看,这就是樱桃树。这一片绿色再有20多天的光景,就变成一片火红,我们村现在的日子就像樱桃一样红!”
从一片“黄”到映山“红”
2008年底,张云山任清乐院村村委会主任,当时该村还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位于尧都区东部的丘陵山区,全村共有113户428口人,耕地1500亩。
“当时真是‘苦’日子,这一亩三分地种的就是些小麦、玉米,老百姓的一点口粮。老百姓靠天吃饭,村庄了无生气。”张云山想要改变现状。“既然我当了村委会主任,就一定要为咱老百姓做点什么,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清乐院村往南的绛县,老百姓靠种樱桃收入不菲。张云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清乐院村也可以种樱桃。“我判断我们村和绛县的位置接近、气候相近,肯定也具备种樱桃的条件。”
张云山联系了果桑站,研究樱桃种植的可行性,结果证实清乐院村土壤直立性强、昼夜温差大,适宜高品质樱桃存活。种樱桃更是与尧都区委、区政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决策不谋而合。
2009年,张云山在村子里号召大家种植樱桃,一开始并不顺利。“这么多年,老百姓都是种玉米、小麦,没种过樱桃,因此许多村民积极性并不高。但是还是有人愿意尝试,村民贾红林就是其中之一。”张云山说。
“2009年底,我栽了9亩的樱桃树,其中6亩的樱桃树没能成活,350棵苗木只活了40多棵。”贾红林说,“虽然很受打击,但是我没有打退堂鼓,人不豁出去干,能有啥收获,我懂这个道理。我也相信张书记,他一定全力帮助我们。”
那一年,因为缺乏种植技术,全村种植139亩的樱桃树,成活率不到50%,很多人放弃了,最终只有23户坚持了下来。
2016年,这批樱桃树挂果了。那时的贾红林已经60岁了,他望着这一颗颗红色的小果子喜极而泣。“一亩地的樱桃收入1.5万元,一亩地玉米不过500来块,这么多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贾红林的一席话,代表了先试先行村民们的心声,也让张云山提起了精气神。
日子像樱桃一样红火
“我们有两个目标不会变:一是增加家庭收入,二是扩大集体收入。”为此,张云山和村委一班人,无数次组织村民赶赴运城等地的果树基地,让大家开眼界、学技术。他说:“实践证明,开多少次会议,苦口婆心劝多少次,都不如带村民去参观考察一次,通过实地考察让他们转变了观念,现在村民们主动把老桃树挖掉,改种上樱桃树。”
行走在清乐院村,记者发现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被村民种上了樱桃树。清乐院村的樱桃种植面积逐年增长,今年又新增178亩地。
一到4月,樱花开满山坡,再过40多天的时间,进入5月中旬,令人垂涎的紫红樱桃就可以采摘了。为了让全村的优质樱桃能卖上好价钱,村委会一班人开动脑筋,进村务农,出村营商,生产销售一手抓,为乡亲们创造最佳效益。
2018年4月,受晚霜冻天气和冰雹天气的影响,樱桃减产三分之二,民盟临汾市委获悉后并提供帮助,清乐院村启动了首届樱桃采摘节系列活动。5月13日开幕式当天,小山村里人头攒动、盛况空前,短短10多天的时间,村民的樱桃销售一空。通过门票收入、樱桃和农副产品出售、农家乐等,使乡亲们增加了收入。首届采摘节的成功举办,形成了全村特色农业、休闲娱乐采摘一体化的产业格局,清乐院村的樱桃产业也成为继鲜桃产业之后,贺家庄乡又一闪亮名片。
村民张海峰、邓丽平是采摘节获益的第一批农户,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邓丽平乐得合不拢嘴。“那几天村子里可热闹了,许多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我们家的樱桃都没出村子,就直接销售一空了。”开办农家乐、打理樱桃园,樱桃节期间邓丽平两口子忙得不可开交,却乐在其中。“忙起来说明有钱赚了,生活好了,我们偶尔会觉得辛苦,但想着一家人的生活都有奔头,心里还是甜蜜蜜的。”
采摘节后,民盟临汾市委将清乐院村确立为社会服务基地,继续帮助清乐院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今年春天,针对经济能力有限、无力采购优质种苗的村民,民盟盟员企业自筹30万元资金,作为专项无息借款扶持村民,采购优质樱桃苗提供给村民种植,5年后产生收益时再归还。仅此一项使清乐院村新增樱桃种植100余亩,记者在田间看到,3月份栽下的樱桃苗,已经绿叶丛生、长势喜人。
又是一年成熟季
4月8日,清乐院村村委会院里,竖起一排彩钢建筑,“果园机械车库”红底白字的牌子高挂在蓝色墙壁上。车库内6台崭新的多功能果园机具,车头向外一字排开。
“这两台是进口果园生物覆盖割草机,旁边两台是具备7种功能的开沟施肥机,这个是自走式进口高效喷雾机,防范病虫害用的。还有这台,叫果园枝条碎枝机。”4月18日,张云山为记者打开车库,如数家珍般向记者介绍村里合作社的这批新“家当”。
在车库内,村民张鹏飞自豪地说:“除了这6台果园车辆,还有35套电动修枝剪。这批设备价值近56万元,政府补助我们合作社50万元。”尧都区高山乐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35户,都是清乐院村村民。今年2月12日,尧都区农业林业委员会对清乐院村申报的“2018年省级水果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可行批复,3月底,项目实施的果园机械全部到位。
项目实施后会给村里带来哪些红利呢?村会计杨宝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里地形以丘陵为主,沟深坡大,大型农业机械无法推广使用,这批机械以多功能设计为主,体积小巧、操作灵活,可以为全村780亩果园节省人力物力。经估算,每亩减少人工和节省农药费用为1430元,年直接减少投入111.54万元。”
清乐院村果树园区建设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作用,受到各级领导重视和社会各界关注,尧都区委、区政府及农林委领导经常实地调研,为贺家庄乡的水果标准化基地建设解决困难。
目前,全村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第二届樱桃采摘节,硬化了路面、拓宽了山路、美化了村容村貌。
2017年12月,年轻的张绍春接过了清乐院村委会主任一职。他有着16年的部队经历。“2012年,我回到家乡的时候,发现家乡有了大变化,很惊喜。”张绍春说,“这几年来,我亲身感受到家乡每一年的变化,也真的理解了为什么‘路’是农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张云山说:“修路花钱最多,但是一来可以给游客创造最好的自驾体验,二来路修到哪里,乡亲就把樱桃种到哪里,路不好走的话,影响生产积极性。所以,哪怕是借钱,我们也要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所以我们还要再接再厉。”
在早春时节,贺家庄乡桃花妩媚、樱花皎洁,一片片花海层层叠叠,一幅优美的新时代山乡画卷在黄土坡上铺陈展现。一进入初夏,桃花被绿叶遮住之际,樱花已经变为累累果实,丰收的喜悦就会弥漫在清乐院村。张云山于2017年底换了新身份,从村委会主任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他对记者说:“现在国内通过进口和自产,满足不了市场上对樱桃的需求,还缺三成多,所以我们会继续增加种植面积,扩大标准化果园基地规模,同时推进樱桃深加工产业的实施。”
“我今年也把家里能种樱桃树的地全种上樱桃树!”张绍春笑着说,“作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一定要起带头作用,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村子的发展。”
为了保证樱桃的销路,除了通过山西理想之家商贸有限公司进行网上销售,清乐院村近期又与顺丰公司签订协议,及时将樱桃销售出去,为乡亲们解除后顾之忧。
记者 郑红卫 安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