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爱特儿康复中心见闻

2019-05-15 09:35:49 来源:临汾新闻网

课堂一角

  临汾新闻网讯 上午9点,太阳很好,尧都区爱特儿康复中心的几个残障儿童和几位家长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下,老师们正在教孩子们和家长表演手语操《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得认真,尽管他们的手语表演不是那么规范,可笑容却格外灿烂。 5月10日,一踏进尧都区爱特儿康复中心,这温馨的画面便映入记者的眼帘。

  尧都区爱特儿康复中心校长张艳玲告诉记者:“我们这群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孤独症智障儿童,我们每天的课程和别的学校不一样,我们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通过体能活动锻炼健身,让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积极与孩子融入一起,拉近亲子关系,共同度过快乐的一天。”

  精彩的手语操后,孩子们开始上社会实践课,康复训练(3)班的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们扮演卖东西的,一组孩子们扮演买东西的,老师们把厨房里的酱油、醋、盐,土豆、葱,全都搬了出来。卖东西的孩子们守在摊位前,老师们教孩子们认识摊位上的“货物”,老师们给买东西的孩子们发了“票票 ”,孩子们拎着篮子去买东西。

  “买一个土豆,买一袋盐”

  “土豆一块钱一个,盐一块钱一袋,一共两块钱。 ”

  在老师的指导下,两块钱成交,掏钱的孩子和收钱的孩子脸上都写满了喜悦,这是他们人生实践的第一课,学会买东西和卖东西。代社会实践课的李老师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们的智商问题,东西只能论个买,还不能几斤几两的教孩子们算账,钱也只能简单的收付,还不敢牵涉找零的问题。等孩子们再长大点,才能教他们这些复杂点的问题。

  一次买卖成交后,孩子们的劲头更大了,9岁的“妞妞”一手拿着钱,一手挎着篮子,买了这个买那个,篮子里盛满了盐、白菜、土豆、葱……

  中午12点,厨房里通知开饭,当天中午的午饭主食是炸油饼,汤是紫菜鸡蛋汤,菜有芝麻菠菜、西红柿炒鸡蛋、肉炒西葫芦等,孩子们吃得香甜极了。午睡起来的时候是2点多,孩子们下午的课是两点半开始,康复训练(1 )班的小孩子们分成两队,参加运送海洋球的比赛。2岁多的小女孩戛戛在妈妈的陪伴下参加比赛,戛戛排在北边的队伍里,妈妈今天特意为她扎了一个“朝天辫”。 戛戛的妈妈说:“孩子去年还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呢,今年一过年,不知道为什么一声都不叫了,并且不和人对视交流,到医院一检查,有自闭症倾向,我们在朋友的推荐下把孩子送到爱特儿康复中心,经过大半年康复训练,孩子恢复得挺快,没有人的时候,已经能和我悄悄地沟通了。”说话间,戛戛跑过来拉着妈妈的手就往南边那支队伍里走。原来,戛戛是北边队伍里的,却要求到南边队伍里送海洋球, 小姑娘的天真逗乐了大家,欢乐的笑声在爱特儿康复中心上空回荡。

  康复训练(2)班和康复训练(3)班孩子们的下午课是“袋鼠跳”和“宝宝接力赛”,指导老师告诉记者,“袋鼠跳”是训练孩子们的手脚协调能力,“宝宝接力赛”是训练孩子们的团结合作能力。在操场上,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和灿烂的笑容,让记者忘记了他们是一群孤独症智障儿童。

  5点多开始的“呼啦圈接力”把气氛推向了高潮,4个班的39名孩子和家长老师们分别手拉手围成4个圆圈进行比赛。呼啦圈接力需要手脚配合协调,队友们之间也要互相配合,每当一个人成功接力呼啦圈后,所有的队友都为他喝彩。参加“呼啦圈接力”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奖品,爱特儿康复中心校长张艳玲把铅笔和橡皮发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把奖品小心翼翼地放进兜里,脸上满是喜悦的笑容。

  张艳玲说,这群孩子像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从不理会父母的呼唤,他们不盲,却视而不见,不聋却充耳不闻,总沉浸在自己的思维天地。希望大家都能关注他们,用爱和恒久的耐心将他们唤回,牵着他们进入我们温暖而幸福的大家庭,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