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走,上学去!”每天早上8时许,63岁的孙山送孙子上了幼儿园,便召集姐妹们相约来到尧都区老年大学。每天除了看孙子,就是上大学。这就是她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尧都区老年大学,像孙山一样的退休者不在少数。这些退而不休的老学员都说,老年大学不仅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还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快乐无限。不久前,记者走进尧都区老年大学一探究竟。
双手编出新生活
“你瞧,这个转运风车围巾,真是美轮美奂。”“还有易拉罐花瓶,里面插着仿真玫瑰花……”“哎哎哎!别看那个了,快来看老师编织的孔雀披肩,更是漂亮!”10月8日上午,在编织班教室,两名新学员边欣赏边谈论。
这些编织品,实用、精致、美观,全部出自编织班老师和学员之手。“若非亲眼看见,真是难以置信。选这个班,准没错。”新学员魏瑜坚定地说。
上课时间到了,学员们满是欢喜地走进教师。“先起16长针,再加针……”这堂编织课,梁春燕老师拿出一个树叶手提包。她从编织包底入手,耐心细致地为新老学员讲授,“包底编织好后,再进行包身、包袋、包里和包链的编织和缝纫。”
课堂上,新学员认真学基础编织,而老学员边编织边教身边的新学员,梁春燕则逐个耐心指导,教室里气氛其乐融融。
这头正火热地交流,那头班长孙山抱着一摞帽子走来,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梁老师,30顶帽子已编织完成。”她的话音刚落,副班长李玲英就拿着无纺布袋走过来,生怕帽子掉地上,“快,赶紧装进来。”全部装好后,她们写下“尧都区敬老院”几个大字,然后放进储物柜里,准备近日送去。李玲英高兴地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用编织帽子换取老人的欢心,真的很开心。”
“我要给母亲编织一件祖母方格毛衣”“我要给姑娘编织一件段染线披肩”“我要给家里编织一对抱枕”。两个小时课程很快结束,学员们久久不愿离开,仍在你一言我一语“编织”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模特秀出夕阳红
“我爱家乡,我爱临汾,我爱祖国……”走步、转身,伴随《我的祖国》音乐,几名“模特”分六列排开,开始了一场模特秀。“模特”们踩着高跟鞋,跟随音乐节拍,缓缓走向舞台中间,那轻盈的步伐、妙曼的身姿,一颦一笑都透着优雅,展示了女性的神韵与风采。
这是正在上课的模特班,现场有30多位学员。她们的平均年龄58岁,最小的51岁,最大的67岁。
贾风兰老师今年64岁,是团队的“领头雁”。她腰板挺直,穿着长裙、高跟鞋,走起路来十分有范儿。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模特”们神采奕奕,精神饱满。61岁的雷京敏便是其中之一, “一年多来,走模特步,不仅让我告别了疾病,而且身体越来越棒。”
“和姐妹们一起说说笑笑十分开心,出去表演时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没想到自己到了老年,还能这么充实,我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越活越有劲、越活越自信了。”63岁的李秋菊笑着告诉记者,“在2016年的香港社区文化交流促进会上,我们还获得了最佳优胜奖。”
思政讲出正能量
在该校24门课程中,思政课从始至终深受老学员喜爱,每节课教室里都坐得满满当当。89岁的卫广贵是班里年龄最大的,教室里的“1号”座是他的专属位置。当天上午,距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他已进入教室,准备好笔记本和笔,静等贾成奎教授来上课。
卫广贵是这里的老学员了,坚持10年聆听贾成奎老师的思政课。他告诉记者,贾教授讲的思政课非常有意思,且与时俱进,让人越听越精神,越听越喜欢。说到这里,他翻开自己的笔记本,“这些笔记足以证明我喜欢的程度。”
此时,贾成奎教授走进教室,开始上思政课。“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党员干部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根植于思想深处,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教室里的掌声此起彼伏,学员们或认真记录,或频频点头,或悄声谈论。在他们的思想中,比的是谁的政治觉悟高,谁的付出更多,谁更为百姓办实事。课程结束,学员们仍意犹未尽,又将贾成奎教授围住……
这时,副校长闫晓倩笑盈盈地走进来,她是来为这些叔叔阿姨们做后勤服务的。据她介绍,20年来,该大学已从最初开设的3门课发展到如今的24门课,从学员很少到3000余名,从报名即收到一位难求,逐步形成了“注重思想教育,突出政治建校;课程按需设置,突出丰富适用;内容安排新颖,突出常办常新”等六大特色,走出了一条发展老年教育的新路子。被老年朋友亲切地称为“增长知识的课堂,联系社会的纽带,延年益寿的乐园,老有所为的阵地”。
记者 郭秀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