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退休老人卢生金话生活变迁

2019-11-03 08:48:1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皂角树上的皂角熟了,月季开得红艳艳的,草坪的“阳窝”处,离退休的老人们聚在一起惬意地晒着太阳……10月22日,记者来到尧都区东城的九州花园,午睡起来的卢生金正在自家的阳光房里喝茶,粉嘟嘟的蟹爪莲、黄澄澄的君子兰、白莹莹的茉莉花开得正艳。这天是周二,卢生金的小儿子正好轮休在家陪伴81岁的他。卢生金坐在茶台上悠然自得的品着“黄山云雾”,这是孙女从杭州快递回来的。

  聊起以前的生活,卢老打开了“话匣子”,他说:“结婚的时候,只分到一套41平方米的小房子,这还是单位照顾,4个孩子都是在这个小房子里长大的,后来孩子们越来越大了,家里挤得没办法,只好在楼底下加盖了一间厨房,吃饭还得楼上楼下来回跑。小儿子结婚的时候,因为住房实在紧张,就把楼底下的厨房粉刷收拾成新房,凑合着办了喜事。现在日子好了,孩子们都买了自己的房子,全是高层、10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九州花园这一套是小儿子买的,157平方米,带上39平方米的阳光房就将近200平方米了,孙女在杭州上学,就我和小儿子夫妻俩住。”

  正说着,全自动洗衣机的蜂鸣器响了,小儿媳妇走过去打开机盖取衣服晾晒。老人感慨地说,当年我和老伴洗衣服,全靠一个洗衣盆和搓板,后来,孩子们大了,买了单缸洗衣机,我还记得是威力牌的。第一次试洗衣服的时候,连邻居们都过来参观,看洗衣机是怎么洗衣服的。大儿媳妇过门后,看到单缸洗衣机洗完衣服挂在晾衣绳上滴滴答答滴水,就花170元给我们买回来一个甩干机,衣服洗干净后放在里边甩甩就差不多干了,老伴逢人就说大儿媳孝顺。后来买了双缸洗衣机,洗衣甩干一步到位,现在是全自动滚筒洗衣机,衣服放到里边,什么也不用管,取出来基本上就干了,晾晾就可以穿了。

  听到公公把洗衣服的历史聊得这么好,小儿媳妇“噗嗤”一声笑了:“爸,你再聊聊电视和冰箱吧。”“怎么不能聊啊?”老人接过话茬,“我记得很清楚,买第一台电视机的时候是1978年的冬天,是一台9英寸的黑白春笋牌电视机,孩子们那个高兴啊。后来,从14英寸到19英寸再到21英寸的彩电,搬到这个小区的时候,小儿媳妇买了52英寸的液晶网络电视,我想看什么就点搜索,一搜就出来了,《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可以颠过来倒过去地看,可过瘾了。冰箱的历史简单点,刚开始是两门的,一个冷冻一个冷藏;后来是三门的,有了软冷冻;现在是4个门的,跟衣柜一样大。”

  小儿子给老爸又斟了一杯茶说:“看我爸思维多清晰啊。”卢生金说:“过去的事情我都记得呢,我还记得那时候做饭取暖用的都是蜂窝煤炉子,火灭了,生一次弄一屋子烟,把老伴熏得直咳嗽。后来有了液化气灶、煤气灶,现在是天然气,还配上了抽油烟机,做饭的时候,一扭开关,火就燃起来了,炒菜的时候,打开抽油烟机,一点烟味都闻不着饭就熟了……”

  “爸,小区里的太极拳队出来了,你该去练太极了。”果然,楼下的皂角树下,几个老人随着太极的旋律打起了太极。卢老来到了楼下直接拉开了架势。小区里的邻居们直夸他的精神好,老人悠悠地说:“当然了,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孝顺,我自己每个月有几千元的养老金,看病有医疗保险,出门坐公交、逛景点还免费。赶上了这太平盛世,我真的还想再活500年……”说话间,卢生金来了个“白鹤亮翅”,博得了大家的喝彩,九州花园小区上空飘荡起欢乐的笑声。

  记者 刘晚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