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我国每百名成人中约11人患糖尿病,约50人为糖尿病预备军(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呈逐年高发态势。如何早期发现并干预糖尿病非常重要。
尧都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田腊梅说,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俗称“三多一少”症状,不典型的症状多种多样,如疲乏、易饥饿、皮肤瘙痒、易感染、伤口不易愈合、抵抗力下降等等。田腊梅指出,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糖尿病所致的各种并发症。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会导致心、脑、肾、眼、足等器官的病变,往往很难治愈,给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带来双重负担,而且最终患者还是难逃致残和早亡的结局。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田腊梅说,目前12类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即年龄≥40岁;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超重或肥胖者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有静坐生活方式;一级亲属中有Ⅱ型糖尿病家族史;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高血压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血脂异常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过Ⅰ型类固醇糖尿病病史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
糖尿病高危人群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田腊梅说,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芬兰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锻炼4个小时,每天锻炼35分钟,患上糖尿病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上下班能走路就走路,上下楼梯时,能不乘电梯就不乘电梯;每天少坐90分钟,限制久坐行为是防止Ⅱ型糖尿病的有效方式。哈佛大学一项研究发现,一周在家吃晚餐5—7次的人,比起一周只在家吃两次晚餐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降低15%;在家吃饭,油盐可以自己掌控,同时食材新鲜,搭配合理,有肉有蛋,有豆有菜,再搭配些杂粮等菜品;少吃加工肉制品,吃加工肉制品(如咸肉、熏肉和热狗)每周至少5次的人与每周进食这类食物次数少于或等于一次的人相比,患上糖尿病的可能性增加了43%;避免食用浓缩糖类,如糖果、巧克力、甜点等,在想吃一点甜的东西时,去选择水果,而不是果汁、甜点,逐渐减少饮食中的糖分;不做夜猫子,有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会增加患肥胖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欠短短30分钟的“睡眠债”,就可能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产生显著影响。各项糖尿病高危人群中,应该每年化验1-2次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以便及时了解糖代谢状况,早期发现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怎么办?”田腊梅说,如果已经迈入糖尿病这扇大门的人也不必沮丧。其实糖尿病是身体向你发送的信号,提醒你接下来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上“管住嘴”,能站着的时候就别坐着,能走一走的时候就别站着,这样长期坚持下来,血糖控制住了,照样能拥有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另外,血糖长期居高不下或反复低血糖、血糖忽高忽低波动很大、治疗效果又差的糖尿病患者以及急性并发症等患者,应该及时去医院住院治疗。
田腊梅提醒大家,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糖尿病的无知;事实证明,糖尿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及被糖尿病瞄上的人,一定不能疏忽大意,正确认识糖尿病,学会自我管理,成为驾驭自己健康的主人。
记者 郝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