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11月26日早上,尧都区贾得乡贾住村村民李国庆的家中,一家人正围坐在桌边吃早饭,此时,客厅内的电子温度计显示室内温度为17℃,室外温度为3℃。
“禁煤区”无煤化
行走在贾住村,只见原先堆在家家户户院落内的乌黑煤堆和冒烟土锅炉已消失不见,该村的煤改气清洁供暖改造已于2017年完成。李国庆对记者说:“以前自己烧小锅炉,拉煤掏灰,家里怎么也干净不了,晚上封了火后便冻得不行。现在真是方便了,烧水有电磁炉,做饭取暖有天然气,政府还给我们补贴1500元的燃气费。”
为切实减少燃煤污染,推动市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尧都区精心部署燃煤管控工作,今年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行政村的267953户居民和其他单位实施燃煤污染防治专项工作。按照《尧都区2019年散煤管控实施方案》,尧都区开展了散煤收缴专项行动,经过8月底前对辖区居民、商户用煤情况和存煤数量的调查,对劣质散煤全部进行了清缴,已清缴1272.3吨,确保“禁煤区”无煤化。
同时,区委、区政府切实把百姓冷暖放在心上。11月23日晚,尧都区副区长汤晓燕带队对涉煤企业进行夜查;11月24日,他们又走进社区和农家,对清洁供暖和补贴落实进行了解。汤晓燕介绍:“今年,尧都区的‘禁煤区’在去年基础上新增了94.7平方公里,达到491.44平方公里。”
此外,散煤污染专项小组还与辖区内12家煤矿、35家洗煤厂、19家储煤场、7家民用煤供应企业、4家煤焦发运站签订了承诺书。各企业承诺不向农村、城镇居民销售原煤,从源头管控燃煤质量,禁止煤炭流入“禁煤区”。并在主要路口设置固定执法检查站,设立流动巡逻队,实行24小时流通管控,严防各类劣质散煤运输车辆进入“禁煤区”。
供暖电气化
在尧都区县底镇城隍村,村民景金秀拿出了与村委会签订的承诺书给记者看,上面写着:“只使用清洁取暖设备,绝不私自购买、使用任何煤炭燃料,保证家中没有存放的散煤并拆除燃煤锅炉。”县底镇南乔村村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村民改用“煤改电”取暖后,按4个月用电10000度、每度电补贴价不到0.3元计算,一冬天取暖费不到3000元,而且从实际用量来看,大多数村民消耗电量仅为这个数的一半左右。
2019年尧都区清洁取暖改造任务共计5255户,煤改电任务3051户,截至11月下旬,完成“空气能”采暖设备安装2892户、集中供热18户、煤改气完成挂表1093户、壁挂炉安装818户。2017年以来,尧都区总计实施清洁取暖改造90267户。
随着清洁取暖工作的推进,尧都区又对工业燃煤锅炉加强管控,今年完成了23台35蒸吨以下工业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全区目前除两个电厂外,再无工业燃煤锅炉。
“禁燃区”清洁化
在收缴劣质散煤基础上,尧都区禁止“禁燃区”内居民生活、采暖等使用高污染燃料。并按照服务便民、优质环保、就近供应的原则,在2018年7个民用煤供应点基础上,新增了3个供应点,截至目前,10个供应点已销售清洁型煤15952吨。
尧都区大阳镇生活用煤销售点成立于2018年10月,是一所标准化全封闭式的储煤场。在宽敞明亮的储煤场内,记者看到工人正在往三轮车内装煤,煤场负责人告诉记者:“村民院中堆满了农作物,没有存放洁净煤的场所,储煤场存储的这些燃煤,完全可以保证村民温暖过冬。”
记者了解到,尧都区今年仍按去年出台的相关标准,对在“禁煤区”外使用民用洁净煤的居民,每户最多补贴3吨,每吨补贴300元。
汤晓燕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完成燃煤污染防治工作,为改善市区环境质量贡献力量,确保市区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记者 郑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