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徐海亮,认识他的人都说,这小子不太爱说话,但胆子大、有魄力,做起工作来有一股牛脾气,处理农村事务有一套,简直就是“胆大包天”。2008年刚毕业的他放弃了到大医院工作的好机会,不顾家人的反对到翼城县桥上镇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并且一干就是六年。
在农村的六年,他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大学生历练成一名经验丰富的农村干部,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赞许。正是他出色的表现,2014年,他先后被翼城县委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五四先进个人”,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优秀大学生‘村官’”。
敢在富村“练身手”
刚参加工作时,徐海亮担任桥上镇黄家垣村委会主任助理。黄家垣村是有名的好村子、富村子,干部能力强、素质高。一到村里,他不满足于只是整整档案、写写记录、搞搞统计,而是主动担当,要求分工。他的想法刚一说出,就遭到几位村干部的质疑。
该村的贾庄自然村120亩的核桃林任务因村民小组长外出无人管事,眼看就要错过最佳种植时间。就在大家伙儿为这事发愁的时候,他主动请缨,“我去贾庄干,保证完成任务。”话音未落,顿时炸开了锅,“你才来,和村里人不熟,马上就上冻了,可没有时间让你搅乱。”“老百姓对种核桃树还有抵触情绪,工作不好做,小徐去肯定干不了”……面对大家的质疑和担心,徐海亮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你们把我退回镇上。”村干部被他的热情所打动,同意他主抓这项工作。
120亩地不算多,但是涉及38户,老百姓不是看不到核桃的经济效益,就是嫌麻烦,宁肯让地荒着也不愿意腾出精力搞种植。时间不等人,徐海亮摸清了地形后,先从地最多的贾天明和李连东两家入手,为了做通思想工作,他没白天没晚上地往他们家跑,给他们讲政策、谈效益、说长远,并组织他们到弃里村参观核桃经济林。他的不懈努力感动了这两户老百姓,在他们的带领下大部分村民同意种植。但是给徐海亮提出了新难题:“种能行,我们没有时间,也不会种。”面对问题,他并没有退缩,积极联系镇上分管林业的副镇长,在县上、镇上技术员和村里的指导帮助下,将连起片的100余亩地统一打坑、打带、栽种、浇水……就这样,在他的努力下,核桃经济林栽植任务不仅如期完工,而且还打造成了“百亩示范田”。
敢和传统“叫叫板”
桥上镇是山区乡镇,多年来农机具都是单户经营,工作效率不高,老百姓花钱也多。徐海亮了解到省里大力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秸秆还田和深松土地给予资金补贴这一惠农政策后,就有了打破旧格局、把农机户联合起来经营、成立农机合作社的想法。
说干就干,徐海亮首先从帮其解决过土地纠纷的老李入手,挨户做工作,告诉大伙儿联合经营的好处。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2011年8月成立了“首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拥有各类农机具30余台(套),注册资金由当时的56万元达到165万元,社员由最初的6人发展到15人,成为桥上镇第一家农机具合作社。
合作社建起来了,但如何让社员最大程度的收益,是徐海亮考虑最多的。现在他正在试点搞“土地代经营”项目,不流转农户的土地,由合作社承包从种到收的一系列机械化耕作,并且承诺每一项耕作都比别人便宜5元钱。这样算下来,农户一年可节约开支100元左右,极大地调动了农户参加“土地代经营”的热情。目前,参加“土地代经营”的农户有53户,面积280余亩。
敢叫穷村“换新天”
良狐村是桥上镇出了名的穷村子、乱村子,自从村里的老书记因病去世后,村里更是乱的没法说。一提到这个村,镇党委、政府就头疼,原先也派过一个“村官”担任村支部书记,可是党员干部有抵触情绪,工作没有开展前去,反而增加了负面影响。作为包村干部的徐海亮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边做党员干部的思想工作,一边主动请缨到良狐村去挑重担。2014年3月,桥上镇党委、政府任命他担任良狐村党支部书记。
到村后,徐海亮多次同村委会主任、支部班子成员谈心,多次召开党员、干部会议就如何抓好村级管理,发展集体经济征求大家的意见,集中精力改变“两委”班子“软、瘫、散”的状况。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良狐党支部有凝聚力了,村委会干事有动力了,党员有活力了,村民也看到希望了。2014年6月11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定查评”工作检查中,他的出色表现更是得到了市委督导组和该县县委组织部门的一致好评。
就是这么一个有一股子拗劲的毛头小伙子,哪里困难哪里跑,徐海亮出色的工作获得了桥上镇党委的信任。在农村这方广阔的天地里,徐海亮抖擞精神,向着美好的明天出发了。
通讯员 宋海英
责任编辑:秦芳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