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茁壮)今年以来,翼城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稳粮增收这个中心,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兴水增绿两篇文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激发农村活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持续推进稳粮增收。该县继续把稳粮增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抓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重点建设5个万亩高产示范区,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切实提升单产水平;把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集中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品牌,依靠产业和项目推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快速增长。通过转移就业、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教育、就业、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推动农民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
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布局、规模发展。在林果经济方面,打造北捍、南捍、上韩、屋山、辛安5个万亩苹果示范园区,使全县苹果挂果面积达到10万亩。在优质蔬菜方面,巩固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设施蔬菜面积,新发展春秋拱棚,扩大露地菜种植面积;重点提升南梁长汇、南唐庆丰、里砦张桥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长汇循环农业园区春秋拱棚规模力争达到300亩,庆丰千亩现代农业园区50亩日光温室、240亩春秋拱棚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并投入生产,里砦村新建100亩拱棚今年7月底将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在优质杂粮方面,引进谷子新品种,在隆化、浇底、桥上、中卫四个乡镇的山区村稳步扩大种植面积,严格管控隆化小米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推进隆化小米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做大做强。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建设。该县提出省农产品加工“513”工程企业新建、扩建项目要实现投产达效;继续发展“一村一品”,推进“一县一业”,完成下石门、南捍、北常、辛安果品贮藏库建设,扶持引导苹果产地市场建设;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加大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和促销力度,支持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大力推进农超对接、农产品直销、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翼众、隆化垣、翼州黄、舜都等1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发展对象,抢抓机遇,做大电子商务产业,在产业集聚、服务提升、协同发展和完善配套等方面下工夫、见实效。
发展“第六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农家乐、自驾游、户外旅游等新兴产业,抓好南官庄果园、封壁设施蔬菜采摘、绵山休闲观光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典型培育,把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流通及休闲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增加农业附加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做好“兴水”、“增绿”两篇文章,加大涉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西梁水库东调北常水库引黄入翼二期工程和浍河西王桥至常册段河道治理工程;实施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恢复改善灌溉面积19750亩;建设规模化节水面积21600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100亩;小河口灌区节水配套改造续建工程将完成干渠渠道衬砌防渗改造3134米,支渠改造13150米,改造管理站3处。在“增绿”方面,提出重现青山绿水。继续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全年完成营造林2759亩,四旁植树92万株,育苗6100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多措并举保护森林资源,积极推动“兴林富民”产业,实现经济林产业园区化示范、标准化栽植和专业化管理。
加快畜牧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建设,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抓住国家启动粮油型和种草结合型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的机遇,以“推进现代畜牧产业”为中心,以“转型创新驱动和保障质量安全”为主线,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畜牧业体系。
加快推进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示范“四大工程”,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同时,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通过实施国家光伏扶贫试点工程、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和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包村增收,再解决贫困人口脱贫4500人,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农民增产致富。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真正释放财产增值潜力。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契机,向农村耕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这“三块地”要红利。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四方面工作,以新思维、新思路全面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