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患先天性小儿麻痹,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间歇性癫痫;母亲患有神经性肌肉萎缩症,丧失劳动能力,平时需卧床休养;爷爷突发脑梗导致半身不遂,需服用药物控制病情。面对苦难的家庭,面对家里3个残疾病人需要人照顾的实际情况,翼城县西闫镇堡子村的张美静上完初中一年级后不得不辍学在家,照顾亲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
13岁,本应是花季女孩们无忧无虑的年华,享受着父母的百般呵护和美好的校园生活,但张美静却放下心爱的课本,迫不得已离开了学校,肩负起照顾爷爷、父亲、母亲的重任。
每个清晨,当别的孩子还在温暖的被窝里被父母催着起床时,张美静早在6点钟起来伺候家人起床,穿衣服、洗脸、擦身……日复一日重复着简单而繁琐的生活。糊了锅的米汤、堪比手指粗细的土豆丝、半生不熟的饭菜,一项项看似简单的家务,在张美静刚开始承担家务时困扰着她,面对困难,她没有退缩,每天依然想着法子把饭做可口,尽可能让老人吃的合胃口。
懂事的张美静在钱上精打细算,为的是省下钱来给三位老人买药,每周都往返镇医院五六趟,风雨无阻。天气好的时候,她时常把妈妈背上轮椅,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虽然帮妈妈晒太阳,使她累得筋疲力尽,但看着阳光下的妈妈,张美静心里总是甜甜的。
张美静妈妈只要一谈起女儿,话语中总会充满着深深的愧疚。张美静必须担负起家里种植小麦和秋粮的重任,播种时她用家里的小推车一趟趟往地里送种子、送化肥。收获时,她一个人从地头把小麦推回来,一整袋扛不动,她就半袋半袋地扛,扛回来倒在院子里晾晒,遇到天气突变,她又一簸箕一簸箕地往家里端,瘦小的身躯经常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满头大汗。
由于没有什么收入,一家人的饮食非常简单,主食是面条、米饭、玉米面窝头或白面馒头,有时买块豆腐当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张美静就把自家院子里的空地收拾得整整齐齐,春天种上豆角、黄瓜、茄子、油菜。秋天,又种上白菜、萝卜。经过她的细心筹划,家人基本上都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在人们的印象中,有此般遭遇的孩子多半是沉默少言、脸上没有色彩和笑容,而如果你和张美静熟识,或只见她一眼,你会发现她俨然是一个乐观活泼的小姑娘。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夺走她的笑容。在村里,她和别的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各种活动都积极参加。她舞跳得棒,是村舞蹈队、花鼓队、水鼓队的主力队员,消夏晚会、文化下乡、元宵节晚会等都有她的身影。她喜欢毛绒玩具,有空的时候就抱着那只唯一的玩具兔“过家家”。她爱学习,床头柜上摆放着心爱的课本和文具,还向爷爷学习二胡、笛子。她爱帮助别人,在花鼓大赛准备期间,为了迅速提高其他队员的水平,她把队员带到家里,在院子里练,每次训练结束,她都主动留下来,打扫场地,收拾鼓具。她是队友们信服的“大班长”、是村文化活动的“台柱子”……村干部对她的评价是既聪明又懂事。问起她上学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时,美静眨着一双大眼睛,略带思索地说道:“可以学习知识,还有我就可以每天都能把学校新鲜好玩的事儿讲给妈妈他们听了。”话音落后,小美静陷入了对学校深深地怀念中。
命运给予这个花季姑娘的是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而她却张开双臂,将这苦难纳入胸怀,转身牵起家人的手,似一朵风雨中摇曳的小花,露出笑颜挺直腰杆儿,把日子过得不失芳香。(荀丹薇)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