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的“新生”力量
——翼城县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初探
临汾新闻网讯 “这几天感觉怎么样?”“上次开的药吃了感觉好点没?”……12月2日,在翼城县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办公室,主治医师张艳华正耐心、认真地询问病人的详细情况。仔细诊断后,她在门诊处方笺上写上所需药品的名称及用药的时间、次数。
张艳华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尽管如此,她却感到有些“困惑”:由于人们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认识尚浅,前来就诊的几乎全是关节疼痛患者,很多人不知道风湿免疫病要在这里就诊,漏诊、误诊现象比较严重。
风湿免疫病学是一门“年轻”的临床医学学科,起步较晚,但其发病率、致残率却相对较高,是导致人类残疾的第二大类疾病。基于此,2013年年初,翼城县人民医院领导班子为提升医院专业化水平成立了风湿免疫科,开展各项化验检查,填补了翼城县医院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治的空白。为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专门引进了两名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硕士研究生为该科室的主治医师。
“上班后,我才意识到,推广风湿免疫类疾病知识是一项重要任务。”于是,张艳华开始大力宣传风湿免疫类疾病知识,她对自己接诊的每一位患者和家属详细讲解该病的特点和注意事项,还参加了县电视台举办的“健康大讲堂”,开展了“风湿病概论”、“类风湿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诊治”等系列知识讲座。
风湿免疫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规律地到门诊随诊,很多百姓由于路途遥远、腿脚不便等原因很难做到规律随诊。于是,张艳华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患者家中进行走访,“主要是为了观察治疗效果如何、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监测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目前,张艳华已积累了一百余名风湿免疫病慢性患者的案例,并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当天上午9点,前来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张艳华左手拿着一张CT片仔细观看后对患者说,“你这个病症是骨关节炎,针对你这种情况,可以进行骨科处理,建议你去做微创手术,风险比较小、恢复比较好……”去年冬天,唐兴镇凤架坡村村民朱春敏感觉腿疼,经人介绍来到县人民医院风湿科就诊,“刚开始看着两位大夫都比较年轻,心里多少有点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感觉好多了。上次复诊的时候,张大夫推荐我到大一点的医院检查一下,排除是否有其他疑难病。这不,我刚在运城医院拍完片子就直奔过来,让张医生给我瞅瞅……”张艳华的和蔼热情拉近了她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当病人临走时,她还不忘叮嘱,“记得一定要慢慢减药,不要太依赖药物,这只能减轻你的疼痛,不能根治。”患者点了点头,脸上写满感激之情。
在张艳华为病人诊治的过程中,一旁的医生李金潺一边仔细倾听、一边认真做着记录,“基层医院和大城市不一样,我们需要对医院各个科室进行一些了解,这样才能全方位服务前来看病的患者。”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李金潺,目前还处于学习阶段。
为了能够尽快投入工作,她经常参加一些风湿免疫专业的讲座,经常下乡义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基层医院的病人比我想像中多,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感觉专业知识储备量还是有所欠缺,今后一定要在这上面多下工夫!”为了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翼城县人民医院在县委人才办的积极协调、配合下,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与山西医科大、长治医学院等多所高校进行人才开发合作,向高校借智引才。如今,翼城县人民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才440余人,其中包括高级职称35人左右、中级职称120余人……“我们县委人才办的主要职责就是为有需求的单位、企业与人才牵线搭桥,利用发达地区的高校资源,与当地的相关单位、企业对接,一方面缓解各个招聘单位的阶段性需求,另一方面为刚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翼城县人才办主任李文娟对记者说。(段小婷)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