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岳云书记心里记挂着老百姓,给村里办了好多实事,自然村的路修通了,老百姓的核桃收入提高了,现在井也快打好了。”“第一书记对贫困户非常重视,他联系政协委员,在村里搞了好几次帮扶,联系邮政储蓄银行正在准备土鸡养殖扶贫,他是实实在在地在干事。”“岳书记和我们很亲切,一点没架子,见面就叔叔姨姨地叫,谁家有事,不管红事白事,他都上门帮忙。”“村里五保户天梁卡里没钱了,岳书记立马从口袋里拿出一百块钱塞给他;李素萍在侯马拾破烂,快过年时回来找村干部诉苦,他又掏了一百元;他还给贫困户张元茂的娃买了书包、笔袋。”“他也不挑拣,到谁家里有啥吃啥,好赖都能吃得下,一个人住村里也不害怕。村民有啥事,他都想着办法办。”“岳书记每次讲党课都讲得很生动,大家都爱听。”在石佛村会议室里,村里的党员、村民代表和贫困户代表你一言、我一语,评价着这位第一书记。为什么大家这么说呢?因为百姓心中有杆秤。
2015年8月,岳云刚到村任职的时候,有些村民可不这么认为,他们看着这个三十多岁、文质彬彬的年轻娃。有的说,人家一直在政协机关工作,来这儿就是多个工作经历;还有的说,他这么年轻,又没个一官半职能给村里办啥事。岳云对此有所耳闻,但他决定要为村子实实在在地办实事,赢得老百姓和党员的信赖。在办实事中一步一步化解农村各类问题。
石佛村位于翼城县城东部翼张线18公里处,是一个只有412口人、800亩耕地的山区小村子。作为集体经济唯一收入来源的石料厂因钢铁产能调整关闭后,村子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导致村务开展停滞不前,支部党员也思想懈怠,一度影响党务工作开展。面对这些问题怎么办?
修通路 在做实事中融入群众
在街巷硬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石佛姚家自然村错过了项目支持,村内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道路崎岖,非常危险,影响了村民生产生活。岳云上任后决定把修路当成头件实事来抓。他和村干部先到实地查看路况,并多次向中卫乡党委政府、县交通局如实反映了情况,共同研究制定出修路方案。他们一方面自己筹集资金,一方面争取下拨经费。交通局和中卫乡政府从捉襟见肘的资金里挤出钱支持修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和村干部不敢麻痹大意,日夜守候在施工现场监督施工。许多村民也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支持修路。村民徐存林是一位老党员,他家紧邻水泥路,为了使这条水泥路取直通畅,他二话没说主动把自己的半座院子让了出来。老党员的善行,推进了水泥路的顺利进行。2015年10月27日,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完成了铺设,岳云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好评。2016年,村里把自然村另一条出村路利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也修通了,整个自然村实现了道路闭环,村民出行条件大为改善,路通了,百姓的气儿也顺了,村里也安宁祥和了。
抓增产 提高村民收入
钢厂停了,石佛村石料厂也关了,村集体收入没有了,许多以前在石料厂和钢厂打工的村民,被迫到外地打工。岳云多次深入农户家中,了解到石佛村核桃树种了几年了,产量和质量达不到预期,要么核桃太小,要么结得太少。他积极向林业中心汇报石佛村核桃产量低的现状,寻求核桃提质增效项目。在他的恳请下,林业中心派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并向石佛村追加核桃林提质增效项目,对500亩核桃林提供技术、管理和生产物资支持。为了让村民掌握好剪枝技术,他组织村民组建了剪枝专业队,把林业技术员的剪枝技术掌握在村民自己手里。2016年,核桃产量实现了翻番,每亩收入提高了200元。2017年,石佛村被确定为核桃种植重点村,林业中心的项目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村民们信心和劲头更足了。岳云说:等村里核桃产量上去了,我们还要提升核桃的品质,村里成立了恒盛源种植合作社,今后我们还要用自动化设备缩短核桃去皮流程,用电商模式解决核桃销路问题,让村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打水井 方便村民吃水
山区农村最需要、最紧缺的就是水。近几年,县水利局一班人真情服务群众,克服资金紧张等困难,想方设法为农村解决吃水问题。石佛村过去一直在邻近村子引水吃,到了冬天管道一冻,吃水就不那么方便了。村民要拉上小车到四里地远的沟南自然村拉水。岳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积极向水利局负责人汇报了情况,恳请把石佛村列入项目计划内。2016年10月11日,打井队终于拉着钻井设备到达石佛村指定井位,开始钻井作业。由于石佛村地理位置特殊,十几天打下来,只打了二十米就打到“奥陶”上了,冲击钻打不下去了,得换设备。设备搬次家再安装下来就得花五六千块钱。尽管有专业勘探队的报告,可地下边是黑的,谁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打井队长老梁面露难色。岳云和支部书记牛来忠、村主任杨继宝一起给老梁做工作,山区老百姓吃水难,冬天那么冷还要到几里地拉水,盼星星盼月亮,水利局支持我们,盼来了打井队,你们做做难吧。老梁咬咬牙,行,我们换设备。11月20日,更加先进的机械钻井设备拉到了工地,工人们马不停蹄地吊装调试。
细心的岳云端了一箱酒送到工人休息的宿舍,天越来越冷了,大家干完活喝点儿,暖和暖和。机械钻一开动可就没日没夜地连续作业了,晚上一有空,岳云就到工地看一看。看着钻杆一节一节向地下延伸,再苦再累也值了。水井打好了,尽管水位很浅,但是基本可以保证村民吃水了。今后村里有了钱,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往下钻,打出更多的水。
想办法 树立党员形象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要带好队伍,第一书记必须带头去做。每次党员活动日集体学习前,岳云都要认真备课,先后以一事一议、廉政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五大发展理念等主题,对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作了学习辅导。针对党员思想先进性、纯洁性弱化的现象。村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开动脑筋想办法用什么活动形式来唤醒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他们在2016年七一支部大会上,组织全体党员面向党旗重温誓词,在街道两侧义务锄草、打扫卫生。
在“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中,每次组织学习前,岳云和支部书记都要带着学习资料到年老体弱的老书记史永湖家里送学上门。今年史永湖因病去世,他自己起草了追思词,组织党员、村干部为这位老党员送行。村里修路,老党员徐存林把自己的半个院子捐出来,为了把党员的奉献精神宣传好,他邀请县新闻中心记者把事迹作了报道,村党支部大会小会表扬徐存林。石佛村党支部安排了十名年轻党员与十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2017年春节前,十名党员主动为贫困户送钱、送衣、送油、送面,岳云和村干部大年廿九,到贫困户家中送去油和大米。村民看在眼里,把党的恩情深深地记在心坎里。
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岳云给村里办了不少的实事,村容村貌改变了,集体经济路子明确了,党员思想觉悟提高了,村民对第一书记的看法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百姓心中有杆秤,当年不被他们看好的那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现在早已经是自己心中的贴心人了。
(高本增 李轶斌 王艳)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