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续家庄:岁月见证沧桑之美

2018-03-06 08:31:3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每隔一段时间,不到村里转转,看看那些即将消失的古建筑、古庙宇及尚在村里生活的人,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一位朋友说。记者对朋友的说法颇为认同,于是,不久前驱车在乡间小路,行走在山洼里、山坡上被人们遗忘的村庄,一睹古建筑的风采。

    2018年春节过后,记者走进太岳山脉,感受大山里的年味。当走进浮山与翼城交界的翼城县王庄乡续家庄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千篇一律的、现代化“火柴盒”建筑。顺着村中的水泥路前行,古老的大树和一精美典雅的古老建筑出现在眼前。

    村民介绍,这是供奉三圣的地方,也称三圣庙,在老续家庄东,庙宇北墙是村民向东出村到田间的必经之路。村里现存的老房子有近三百年的历史,那土空洞也有一百年的历史,而通向村东的石板路比三圣庙还古老。

    据了解,该庙宇坐东朝西,占地277.81平方米。据碑刻和献殿脊板题记,白衣大士神殿创建于雍正年间,清嘉庆十九年(公元1814)创建献殿,距今204年历史。所谓三圣,指的是“中供白衣大士,左奉天齐,右奉财神”。现存正殿、献殿为清代建筑,二殿连檐。献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三椽,悬山卷棚顶,四檩无廊式,前后檐下斗拱各三攒;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椽,悬山顶,四檩无廊式前檐下斗拱三攒。

    老村子里居住的人虽不多,却呈现出人勤春早的景象,散养的鸡在自由觅食,有人将有机肥装入三轮车,老人行走在水泥路上,小猫、小狗紧随其后,在古老大树的衬托下,人矮小了许多。古稀老人在地窨子取冬藏的红薯、土豆,其身后的土窑洞贴着鲜红的对联。一家人坐在窑洞前晒太阳唠家常。

    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运送肥料的三轮车从古树下驶向农田。这一幅幅精美的画面让观者感到是一种享受,让人不由自主地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记者感言:我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而我市又是人类文明、中华文明、三晋文明之源。遍布我市的古村落、古建筑比比皆是,古村落、古建筑见证了“三源”的发展与变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居住条件也提高了,人们因为种种原因告别了土窑洞、告别了古建筑,搬进了新居,走进了城市。但还有坚守的人,这些人有年老者,也有年轻者,他们舍不得养育自己的故土,更舍不得那冬暖夏凉的“空调房(窑洞)”。记者 王隰斌


     

责任编辑:巩鹏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日报晚报版、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